
备受争议的北京新能源汽车目录已被取消。1月24日,北京市科委新能源与新材料处处长许心超在“2014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透露,“按照中央要求,北京的准入方式也在改变,目前主要采取备案制”。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只要经过备案,就能进入北京市场销售,进入周期大大缩短。
实行车型备案是对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的最基本要求,目前获得工信部目录公告并准备在市场正式销售的新能源车型基本都能顺利备案。“今后,北京市政府将加强事中和事后的监管,除了企业本身能销售外,我们还将采取更多宣传方式让消费者知道哪里可以买到车,车的性能怎么样。”许心超说,现在包括奇瑞、江淮、东风日产等企业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都可以在北京销售。
但这并不意味着北京对插电式混动车型伸出了欢迎之手。据记者了解,虽然目录已被取消,但插电式混动在北京仍不能享受补贴,也不能参与新能源汽车的摇号购车,所以北京准入政策的改变,或许并没有让外地的新能源车企兴奋异常。
插电混动仍被拒
撤销目录对北京来说,是一场痛苦的抉择。“由于担心插电混动在技术上容易造假,所以北京特意设置了目录,拒绝将其纳入。”之前做过北京市政府顾问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理事长陈全世曾对记者说,这一做法,令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办公室一直承受着舆论压力。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第一个站出来,批评北京市的目录做法不符合国务院要求。随后,工信部相关领导在多个场合多次表示,要清理地方保护政策,特别是要取消新能源汽车地方目录。这使得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车目录,在第二批公布之后,便再无下文。
而过去一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对比,或许是让北京放弃坚持的最后一道重压。据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牛近明透露,2014年北京推广新能源汽车8050辆,累计推广车辆为1.3万辆,这个数字虽然超过了2008年至2013年的总和,但距完成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去年,北京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是2万辆。
相比之下,对新能源汽车采取较为宽松政策的上海,去年取得的成绩却引人注目。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上海实现新能源车销量1.1万辆,其中70%以上为私人购买,在全国各省区市新能源车销量中位列第一,一举成为全国新能源车市场规模最大的地区。
上海的政策和北京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只要进入工信部名单的新能源汽车,进入上海市场一律可获“免费沪牌”,插电式混动汽车也不例外。这一做法令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型秦时至今日还在上海供不应求,而以宝马为代表的跨国车企,在今年1月就将国产的插电混动车宝马530LE放在上海首发。
但放弃目录后的北京,现在对插电式混动车型仍选择拒绝。据记者了解,目前插电混动轿车在北京除不能拿到地方补贴外,也不允许参加新能源汽车的摇号购车,这意味着插电混动的困境在北京并没有因目录的取消而改变。
广建充电桩提销量
事实上,北京似乎并不希望借插电混动打开新能源汽车的销路,他们的办法是,通过普及充电桩,提升纯电动车的卖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