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羊年春节还有9天,e世界就早早开始了假期。曾经这里全年无休,是全国电子产品的主要输出地之一,一些商户每天赚1万多元很轻松。
如今,在电商的冲击下,时代的洪流和市场的杠杆正在加速e世界的转型。中关村创业大街逐渐取代老牌电子商城,成为来中关村必须去的地方。中国青年报记者独家调查e世界的兴衰之路——e时代来了,e世界走了?
2月10日过后,e世界彻底冷清了下来。
大红色的关门告示是早就张贴在门口的,“由于中关村e世界统一经营业主签约工作已正式开始,市场决定停止自有铺位招商及租赁”。
其实在此之前,商场整个一层的商户就已经清空,许多鲜艳的招牌掉了半截在灰里,穿堂风擦着地板吹来。唯一开放的入口添了几位导引员,因为“变动太大,电梯方向今天改,明天还改,很容易找不到”。其他几层虽然正常营业,顾客却三三两两,一直不多。
这个往年要营业至大年三十的电子卖场,在2月10日的那个周二,离羊年春节还有9天时,就早早开始了假期,现在还没有人说得清楚,它将在什么时候以什么面貌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时距离e世界开业,还不到10年的时间。
曾经,这里是中关村的藏宝地。在e世界、鼎好、海龙合称为“电子商贸金三角”的那个繁盛时期,访客首先要在天南海北口音鼎沸的人群里腾挪,才能到达堆满各色货物的玻璃柜台,看见心仪的电子产品。这几家商城是全国电子产品的主要输出地。
可是如今,“电商”成为人们越来越频繁提及的词语,e世界关门的消息,甚至已经很难在网络上引起人们的惊讶。中关村创业大街正逐渐取代老牌电子商城,成为来中关村必须去的地方。3D立体画下,年轻人们凭一杯咖啡工作一天,1元注册工位,一个点子吸引同伴,一个项目获得投资。
就在e世界关门的前一天,有些柜台被绿色的帆布盖得严严实实,帆布上用潦草的字迹指明商铺在其他商场的新营业地址。没有来得及把货物搬走的人们,拉着小推车在杂乱的柜台间穿梭。更多的老板陷坐在仍然琳琅展示的柜台里,或上网或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