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所有传统大佬的互联网转型中,最最例外的是任正非,在小米等带来的互联网模式的冲击之下,转变得最彻底也最强悍。
面对互联网,很多大佬是自己想清楚了,下面人不清楚。而任正非,自己想清楚了,下面人干的很清楚。
为什么?面对互联网冲击的时候,只有华为没有自乱阵脚,而是努力跟上呢?很大程度上源于创始人。任正非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用乌龟精神,追上龙飞船”,他还在内部讲话中号召员工,别那么互联网冲动。
面对来自互联网的汹涌浪潮,任正非又是如何调教华为这艘超级战舰,如何找到敲醒华为人的那把榔头的呢?
【第一把刀】人性之刀:战略就是活着
跟华为内部人聊,什么是任正非跟其他传统大佬最不一样的能力?
有人的回答是:超级强烈的危机感。
举个例子,2001年,正是华为发展势头非常良好的情况下,任正非发表了一篇文章《华为的冬天》。
前几年,当全国都在学习华为的竞争力时,任正非授权出了一本书《下一个倒掉的会不会是华为》。
任正非相信战略就是活着。他说:“华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
即便已经成为中国IT业的老大,任正非也说:“我没有远大的理想,我只想这几年如何活下去。
任正非甚至提醒员工:超宽带时代会不会是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最后一场战争?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对我来说应该是。如果我们在超宽带时代失败,也就没有机会了。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很多创始人都说“自杀重生,他杀淘汰”,但是下面的危机意识并不强?
关键在于大公司往往也是管理最为完善的公司,有了一套非常严格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有了很强的流程和控制系统,使得大公司就像一只笨拙的大象,掉起头来非常吃力。
任正非的第一个关键词:班长的战争。
出身于军队的任正非则敏锐地从现代战争的变化中得到了感悟:未来将是班长的战争。过去的机械化站长中,火力配置射程较近,信息联络落后,所以必须千军万马上战场,贴身厮杀,必须坚持金字塔结构的管理。
而现代战争,远程火力配置强大,是通过卫星、宽带、大数据,与导弹群组、飞机群、航母集群来实现。呼唤炮火的不一定再是塔顶的将军,而是贴近前线的铁三角。千里之外的炮火支援,胜过千军万马的贴身厮杀。
因此,当2011年华为开始大踏步地从运营商走向企业和消费市场的时候,率先成立了企业BG和消费者BG,将决策权向前线进一步前移。而当发现华为在互联网渠道的不足之后,又进一步推出了“荣耀”品牌,并赋予其独立操盘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