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内手机市场进入“大洗牌”、利润微弱甚至亏损的趋势下,国产手机品牌“出海”的速度开始全面加快,欧洲成了不约而同的落脚点。而一直以来,德国都被认为是欧洲经济的领头羊,其带来的巨大个人消费也让无数国产手机品牌把它作为撬动欧洲市场的重要支点。
德国央行在今年5月份的月度报告中称,“个人消费可能成为增长的最大动力”。而实际数据显示,受个人消费拉动,今年上半年德国零售销售增长2.5%,创下近20年来最大增幅。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促使个人消费成为刺激德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国内通讯品牌斐讯的海外战略便始于德国,2012年7月,斐讯欧洲分公司开始运营,为了拓展欧洲市场,斐讯将欧洲分公司选址在欧洲经济的心脏地区--德国慕尼黑,也是希望德国在欧洲的经济龙头地位,能迅速带动PHICOMM斐讯产品及业务在欧洲地区的发展,同时希望将业务辐射到中东、非洲等地区。
“德国之所以能够吸引中资企业投资,在于其工业的硬实力和投资环境的软实力,这也是斐讯为何选址德国的原因之一。” 斐讯欧洲公司总经理林杰对腾讯科技表示。
据德国央行统计,2012年中国在德国的直接投资总额达1442百万欧元,2013年中国在德国的直接投资总额达1574百万欧元。2014年,中国成为在德国项目投资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在德国已超过2600家中资企业。
其中,华为是最大的中资公司。去年,华为终端在德国公开市场智能手机发货首次突破100万台。中兴德国拥有员工1000余人,本地员工超过80%,德国已成为中兴通讯欧洲业务的战略支点。
其次,从选址角度看,德国地处欧洲中心,拥有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中国企业将总部建在德国,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据了解,达克斯上市的30多家企业中,总部设在慕尼黑的跨国企业就有七家。如安联、宝马、英飞凌、西门子等。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首批国家公派留德大学生,林杰表示,对投资者来说,投资成本虽然是决策时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但并非决定性因素,投资回报和物有所值往往更具吸引力。其次德国人力成本也远非外界想象那么高,再加上当地政府税收的优惠,所以自然吸引力不少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且领域已从设立贸易运输、银行金融为主的传统投资行业延伸到制造业和产品研发。
通讯黑马的海外增长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