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对话王传福:在新能源车领域决不能“拿市场换技术”

对话王传福:在新能源车领域决不能“拿市场换技术”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4 | 浏览:4820
文章顶部
摘要:“在新能源车这块不能像传统车一样‘拿市场换技术’,最后市场没了,技术也没学到”

时隔四年,在比亚迪总部六角大楼二楼的办公室里再次见到王传福。办公室里堆满了最新潮的汽车设计类杂志和书籍,办公桌上放着他与妻子的合影。王传福还是那个最后一个离开公司的老板,永远开着自己公司的车,也一如既往地穿着蓝色工装,宣讲对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看法和比亚迪的未来计划。员工说他是天生的演说家。几年前他就宣称比亚迪要做全球最大的汽车企业,这话一开始听着不靠谱,但信众在增加。

虽然还有各种不确定,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正在落地。7月30日,这位“最大的受益者”接受了财新记者的专访。

比亚迪与政府的想法不谋而合

财新记者:特斯拉的马斯科认为,纯电动车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你过去也倾向于支持纯电动,近来似乎有所调整?

王传福:比亚迪现在在公交领域推广纯电,私车领域还主推插电混动,因为插电不过于依赖充电站。公交领域用插电是一个错误,更多是为了补贴。插电是为了弥补纯电不能跑长途的不足,公交又不用跑长途,干吗要插电呢?

一般私家车每天跑40公里,我们开发的“秦”是70公里的纯电里程,长途改用混动,符合城市居民的需求,这种策略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

20年前到北京开车,还得随车带一箱油,怕跑远了没油,后来加油站才慢慢形成现在的布局。今天让政府一下子像20年前一样普及充电站,不可能。政府能做的,是在一定区间里建一些比较密的充电站,并逐步推向全国。在这个阶段,必须有一个插电混动作为过渡。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全国私家车插电混动车占比可能要达70%,纯电动车30%。小而储能高又能用在汽车上的电池30年内还做不出来,有一个性价比问题。

全球去年插电式增长速度已经高于纯电动的增长速度。我们不能太理想化,而是要生长在一个现实世界里。一个产品出来后,要多方认同才能健康发展。

现在很多利益在博弈,石油和很多传统产业都是纯电动车的反对者。发展电动车是在革传统汽车的命。在中国,充电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也是纯电动车的绊脚石。此外还有老百姓对纯电动车的担忧,有里程焦虑,怕跑到半路上没法充电。插电就是增加发动机在上面,彻底打消你对里程的忧虑。发展插电混动车,大家更容易接受。所以,插电混动车在当下是多方妥协的一个产物,将是近期或者20年内电动私家车产品的主流。大众、宝马在未来五年的产品计划中,对插电式的倚重远远大于对纯电动的规划。

财新记者:中国从2009年推广电动车并提出弯道超车,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弯道超车并未实现?

王传福:从7月21日国务院颁发30条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发展阻力是很大的。这30条几乎罗列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所有障碍。比如充电设施有7条-8条,全部罗列出来,然后逐一给予解决。这些问题也是三四年前碰到的问题,当时很难跨越。

财新记者:中国新能源汽车处在什么样的阶段?未来呢?

王传福:前面三年也没有白走,碰到很多困难,一是政策不配套;二是产品本身有一个品质逐步全面提升的过程。还有老百姓的接受度。三四年前我们在深圳推出首批电动出租车,很多人都不敢开,说不安全,甚至说会产生辐射等。经过三年运营后,至少深圳市民对电动汽车不陌生了。我认为,整个国家市场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

今年以来,政府密集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反映出政府对推行新能源汽车的决心。对各级政府,对社会和企业来说,对消费者来说,现在不是干不干的问题,而是怎么干的问题。

未来三年应该是电动车的爆发期,就像10年前的电子商务,或者20年前的互联网一样。和电子商务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车发展除了商业本身推动,更大的是政府的推动。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三个动力。一是能源安全,二是环境压力,三是产业转型。我们七八个自主品牌搞不过一个外资品牌,这种情况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一种声音,希望这个产业能够实现弯道超车。

财新记者:公交电动化最早由比亚迪提出,现在上升到国家战略了。比亚迪是如何做到的?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