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锂电池行业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近日在2014年中国(成都)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公开表示,2013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包括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的销售收入约为40亿元,同比增长约30%。虽然行业整体表现抢眼,但具体到相应的企业身上,却是冰火两重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一些动力锂电池企业宣称产品供不应求的同时,另一些企业却面临产能过剩的窘境。
动力锂电池产量攀升
今年以来,国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增长。2014年上半年,我国共生产电动汽车20692辆,销售20477辆,比2013年同期分别增长2.3倍及2.2倍。
终端需求的快速增长也引发了上游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发展。据业内此前估计,按照纯电动汽车平均电池容量30KWh(KWh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度电)、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平均电池容量10KWh计算,上半年我国动力锂电的需求量超过450MWh,全年将有望超过1200MWh。
事实上,实际的销量可能更好。赛迪顾问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吴辉在锂电高峰论坛上表示,今年国内动力电池产量将创新高。他了解了十几家企业的情况后发现,2012年国内动力电池的产量总额为900MWh,2014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1000MWh。
动力锂电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这一领域,行业内企业数也从2008年的10家增长到2014年的超过100家。三星SDI和LG化学等国际巨头纷纷追加数亿美元投资增设锂电工厂争夺市场;比亚迪、天津力神和比克电池等市场先行者逐步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动力锂电的生产;万向钱潮和瑞恒集团等也利用其资本优势通过收购或联合投资快速切入这一领域。
“未来,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市场平均增长率在50%以上。”刘彦龙在2014年中国(成都)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
仍有企业产能不足
虽然动力锂电池前景向好,但并非所有企业均能享受这场盛宴。据刘彦龙发布的数据显示,天津力神2013年动力锂电池的销售收入为1.94亿元,但公司去年的业绩是亏损的;比克电池的处境也十分尴尬,根据公司2013年合并财务报表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86亿美元,同期营收成本为2.02亿美元,净利润亏损1.16亿美元;而国内动力锂电龙头国轩高科的经营情况则相对较好,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达7.81亿,净利润为2.19亿,已经连续多年增长。
对于上述现象,刘彦龙表示,这些公司投资规模大成本高,产能没有很好的发挥,经营方面还是有一些问题。只有几家做得好的,有长期合作对象的,才能拿到订单。此外,很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的电池规格很多,但市场真正需要的就那几个规格,需求面较窄。猛狮科技董事长陈乐伍则认为:“可能是产品结构方面的问题,动力电池销量少订单少,产品没有铺开。还有可能是有些车厂不愿意走磷酸铁锂路线。”
吴辉在会上表示,动力电池电芯“产能不足”和“产能过剩”并存。如沃特玛就向其表示,公司没有电池可卖,生产线已经开足了马力;ATL整个2013年储能有比较大的增长,储能18MWH,动力到了100MWH,到第三季度,整个动力达到了60MWH;光宇的量也比较大,比亚迪主要是自给自足。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