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也许不知道,你身边携带的移动电源,有可能是一个“移动炸弹”。
质检总局在今年8月展开了一场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触目惊心。此次检测共采样32批次产品、224件样品,而这32批次产品均存在质量安全风险。其中,9批次产品电芯重物冲击测试不符合,存在发生内部短路时起火爆炸的风险;28批次产品输出电气性能测试不符合,存在损害被充电设备的风险;20批次产品外壳材料可燃性测试不符合,存在无法对电芯起火进行阻燃的风险;17批次产品电芯0.2ItA放电测试不符合,存在容量虚标问题。
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移动电源产业目前亟待整顿。
残次品打造低容量电池
在所有移动电源的产品质量问题中,“容量虚标”是最为普遍的。
8月25日,央视详细报道了质检总局对32批次移动电源产品进行检验的详细过程,其中,17批次产品存在容量虚标问题。其中,“小米”牌5200毫安移动电源、“爱比酷”牌2600毫安移动电源、“迈特威”牌12000毫安移动电源、“去哪儿”牌5600毫安移动电源和“傲宇”牌6500毫安移动电源等9批次产品的容量偏差率均超过了50%,也就是说实测值连标注容量的一半都不到,虚标容量最大的一款产品容量偏差率甚至达到74.6%。
针对容量虚标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实地走访了中国移动电源最大的制造和销售基地——位于深圳市的华强北市场,结果发现虚标容量问题确实十分普遍。
记者在华强北一个专门销售移动电源产品的柜台,拿起一个由4节18650电芯组成的移动电源产品,向销售人员询问。销售人员毫不避讳地表示,这4节电芯的容量分别都在2000毫安左右,所以4节电池的总容量就在8000毫安左右,但这款产品标注的容量是12000毫安。他表示虚标容量在行业内是普遍做法,虚标30%属于正常情况。销售人员还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属于拥有自己品牌的产品,而一些山寨产品的虚标现象则更加严重。
随后,记者又来到一个销售移动电源电芯的柜台询问,店员告诉记者,他们出售的每颗18650电芯容量仅在1200毫安左右。他解释说:“仿冒大厂家产品的山寨货,一般都使用这种容量仅1200毫安的电芯制造,连1300毫安的都很少。”
移动电源制造商陈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电芯企业生产的18650电池,其标准容量为2200毫安至2800毫安左右。但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一些残次品,容量最小的不足1000毫安。电芯的容量越高,价格也就越高。
陈先生给了记者一组数据:一个2000毫安容量的电池,其出厂价为6元;一个1800毫安容量的电池,出厂价为5元;1200-1600毫安容量的电池,出厂价就只有3元;容量再低一点的电芯出厂价就只有2元左右,有些甚至更低。
陈先生告诉记者,每一家电芯企业都有自己的筛选设备,可以将合格的电芯筛选出来,企业会设定一个标准值,符合规格的产品每一节的容量在标准容量正负50毫安范围内,这些符合标准的产品称为A级品。在A级之下,还有B级、C级、D级等几个等级,这几个等级都属于残次品。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