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需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空气污染物排放明显增加,雾霾天气频发。城市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对汽车的需求,但究竟该如何平衡经济和环保之间的关系?今年以来,国家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日益加码,这或许释放出一个重要的信号:治理雾霾,用新能源汽车替代汽油车将是一条重要举措。
作为我国最早专门从事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研发及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陆地方舟秉承“还地球一个蓝色天空”的梦想和“做世界最有价值的电动汽车企业”的愿景,不断对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进行攻克,第一个以生态环保概念打造新能源汽车示范基地。
政策利好新能源汽车发展
2013年开始,全国范围的雾霾成为社会舆论与媒体关注的热点,控车治霾的思路又被广泛提及,相比当下限购、限行等限制性行政举措而言,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替代思路成为热门话题。
毫无疑问,当前能源瓶颈和环境污染成为倒逼新能源汽车加快布局的动力,美国、日本、欧洲等已率先启动,纷纷制定了一些国家计划来推进汽车产业升级。
事实上,我国从2009年开始,陆续对新能源汽车的试点推广出台了“十城千辆”等一系列鼓励政策。
2013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2013年9月17日,为继续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正式明确了财政补贴支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具体政策。
《通知》称,经国务院批准同意,2013年至2015年将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补贴范围为符合条件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重点加大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公交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
2013年11月26日,四部委正式批复确定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等23个城市与河北、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5个省份城市群成为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群),示范城市数量总计61座,示范车辆总数达到30万辆(截至2015年底),示范规模远高于此前“十城千辆”工程。
种种政策指向表明,环保无污染的纯电动汽车迎来了最好发展时期。
新能源汽车或可缓解雾霾困境
作为七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近十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保持双位数增长,短短几年内汽车产销量快速地跨越了1000万辆和2000万辆两个台阶,跻身全球第一,我国俨然成为汽车制造大国。如何成长为汽车制造强国,并处理好环境污染问题,对于发展我国的汽车金融,促进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去年以来,大范围的持续雾霾天气不仅使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也对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方式和思路产生影响。环境污染、雾霾围城问题倒逼国家加速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车集团总裁刘础瑞指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汽车尾气所带来的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无论从环保还是经济发展去看,发展新能源汽车必将为我国治理雾霾打下坚实基础。
与治理污染的治标办法相比,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无疑是治本的办法。推广新能源汽车无疑有利于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改善大气环境,降低治污成本。刘础瑞说道。
刘础瑞指出,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预计将超过2亿辆。按照当前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估计,车用燃油年消耗量将突破8亿吨,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既能有效应对能源与环境挑战,也是我国实现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把握战略机遇,缩短与先进国家差距,实现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