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2月4日,立春。被几轮强冷空气肆虐过后,气温开始逐渐上升。在东北边陲一座小城的市中心,一座商场前人头攒动。当天是腊月二十六,置办年货的浪潮正值顶峰。
随着气温的骤然回升,路面上的积雪开始融化,路面泥泞不堪。不过人们的心情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打折,伴随着商场里传统的红色装饰,到处充斥着喜气洋洋的气氛。
然而,很少有人能察觉到,对这座城市而言,寒冬并未结束。
这座坐落在黑龙江省东南角的城市,名叫鸡西,东边与俄罗斯接壤。在可以回顾的几十年间,煤炭一直是这座城市赖以生存的根本。鸡西与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并称为黑龙江的“四大煤城”。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以及与之相关的焦化、发电、钢铁产业是这座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如今,一场自内而外的颠覆性变化正在这里悄悄孕育着。
产能过剩的压力
对于鸡西市这个边陲小城而言,煤炭行业的发展几乎决定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
在经历了2005-2011长达7年的“黄金时代”后,煤炭行业开始步入寒冬,煤炭价格被拦腰砍断,甚至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惨烈景象。
煤炭行业进入“铁锈时代”,开始令这座在经济上十分依仗煤炭资源的小城不堪重负。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鸡西市2012年的原煤产量为2576万吨,而这一数字在随后两年不断下降至2014年的1715.8万吨。同时,全市煤炭基础产业产值也由2012年的181亿元跌至2014年的115.8亿元,下降约36%。
在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去产能、去库存、防风险、降成本、补短板被正式定调为2016年五大任务。被放在五项任务首位的“去产能”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产能严重过剩的煤炭和钢铁行业。
在国家政令出台之后,这座城市迅速行动。“从去年开始,市政府就在开展小煤井的关闭整合,要求在今年全部结束。”鸡西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李安(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道。
李安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道,政府负责整顿的主要是私人煤井,将原来要求9万吨的最低产量提高到15万吨,不能满足要求的便会被关闭。
然而在鸡西,龙煤集团的转型才是重中之重。数据显示,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2014年的煤炭产量为1336.1万吨,占全市煤炭产量的近80%。作为一家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龙煤集团去产能的举动更显得举足轻重。
现在,煤炭行业的整体衰落使得整个龙煤集团的路举步维艰。
“矿务局最近一次发工资就是九月,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一名普通职员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道。
该员工口中的“矿务局”就是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的前身。2004年,龙煤集团正式成立并重组了鹤岗、鸡西、双鸭山和七台河“四大煤城”的矿务局,并掌握绝大部分优质煤矿。但当地仍然将“矿务局”的说法保留下来。
在煤炭行业开始衰落之前,“矿务局”曾经极度风光。在这座小城里,有两个省重点中学,一个是鸡西市第一中学,另一个是矿务局第一中学(后改名为鸡西市实验中学);有两所综合型大医院,其一是鸡西市人民医院,另一个就是矿务局总医院。
从教育领域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医疗领域的医院,“矿务局”在这座城市中的重要地位由此便可见一斑。但今时不同往日。春节假期还未结束之时,一条消息在鸡西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内被疯狂转发。消息的内容是关于矿务局的医保卡在鸡西市各大药店都不让刷卡买药,药店给出的理由则是矿务局不给药店钱,甚至欠钱。
后经时代周报记者向在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工作的员工查证,目前有几个大型药店拒绝刷矿务局医保卡进行支付,但也有允许的。然而,龙煤集团目前的处境却可以从中略知一二。
伴随着煤炭行业的整体衰落,从2012年起,龙煤集团开始连年亏损。公开报道称,龙煤集团2012年净亏8亿元,2013年亏损扩大到23亿元,2014年亏损接近60亿元。2015年前8个月,龙煤集团同比减亏11亿多元。截至2015年6月11日,龙煤集团落地煤积压资金已达10亿元。
面对巨额亏损,龙煤集团也终于开始采取行动,并决定从削减人员这一步骤开始。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人员分流的初期计划是分流2.3万人,其中鸡西的指标是5500人,现在已经基本完成。分流人员的去向主要是市里的一些闲置岗位,包括环卫、协警等工作。
鸡西的新希望
在去产能的动作逐渐加大的背景下,煤炭行业由盛转衰似乎已成为不可逆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在必行。幸运的是,伴随着煤炭一同深埋地下的还有另一种资源——石墨。而这种资源又在习近平主席参观过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国家石墨烯研究所之后变得十分火热。
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晶质石墨资源储量、产量及出口量第一大国。黑龙江已探明储量12.92亿吨,平均品位9.15%,占全国59.11%,而鸡西已探明储量占到黑龙江省的5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