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储融检测顺应“电池容易起火,需要第三方检测”的潮流,应势创立。在选准的细分市场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拥有在短期内不易被模仿的特色产品和服务,没有花哨的商业模式,稳扎稳打,领跑市场。
上海储融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8月,是一家专门从事新能源电池产品检测、认证及技术服务的专业检测机构,是中国最早从事电池认证及检测服务的机构。它拥有中国唯一一家取得UL认可的WTDP电池测试实验室,具有电池UL与CB认证检测的资质。它是电池类产品检测与认证服务行业的领跑者。
电池认证细分市场第一名
“储融发展到今天,没有大的亮点。不过是因为选对了行业。”这是储融检测总经理李洪梅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储融检测在电池认证检测细分市场领域内拔得头筹,电池产品的检测及认证在去年市场占有率为近90%。
近年来,全球频发的电池安全事故引发了国际市场对电池产品安全性的担忧。同时,各国的市场监管机构也加大了对电池产品质量抽查的力度,使国内电池生产商面临提升产品品质的挑战。与此同时,针对频发的电池安全事故,政府监管机构只能严守大门,采购商也提高了门槛。国内生产商要进入国际市场更陷难局。生产商疑惑,为何高质量的产品无人青睐,为何国际买家无人认可?发展遇到的瓶颈,突破口在哪里?此时,许多生产商把目光投向了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第三方的力量能帮助它们更高效的找到捷径,来降低产品风险,并提升品牌认可度。
储融检测于2000年顺应“电池容易起火,需要第三方检测”的潮流,应势而创。靠着电池检测行业的高利润和国家对新能源的扶持,储融检测在资金上从来不缺钱。
储融检测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所需要的服务并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使得客户的产品在储融就能完成世界各国的认证,为客户的产品更加方便、快捷地进入北美、欧洲和其他各国市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上海,乃至长三角都没有锂电池专业检测的企业,储融检测是唯一的一家。”储融总经理李洪梅表示。
国内唯一取得美国保险商实验室授权
储融检测专门设计两大特色服务,对于申请认证的客户而言,储融可根据客户实际情况提供严格的摸底测试,以提前发现正式测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保证在正式测试中有100%的通过率。同时,由于拥有自己实验室的优势,储融可以灵活安排测试时间和控制认证周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为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储融检测拥有其他竞争者无法比拟的强大硬件支持:国内唯一一家取得美国保险商实验室授权的第三方电池测试实验室。
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严格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ISO/IEC17025的要求来组建,还定期组织实验室参加国内和国际实验室间的比对,以及实验室内部数据盲样考核和重复样考核等,最大程度保证实验室数据的准确可靠。实验室配备满足要求的测试设备共130多台,能执行3个主要的国际电池检测标准的测试工作:UL1642、UL2054及IEC62133。同时还大力发展电池的认证业务,如PSE(日本)、KC(韩国)、TISI(泰国)和GOST-R俄罗斯等。
作为国内电池产品出口检测及认证这个新兴市场领域的领跑者,储融检测可依据客户指定的标准,提供相应的检测和认证服务,为电池生产商的产品能提供畅通全球的一站式服务。
储融检测依靠专业和公正的检测标准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成功地成为了国内电池生产巨头如ATL、BYD、天津力神等生产商的电池检测认证的供应商。苹果公司的iPhone5、iPadMini、iPad最新机型及联想、亚马逊、HP、HTC等品牌最新整机配套电池的认证和检测占储融检测销售业务的40%。
目前,储融检测正在不断拓展和深化电池产品出口检测和认证的市场,进一步提升新能源电池产品的检测、认证及技术服务。
人才瓶颈至今无法突破
储融检测作为一家成立14年的企业,目前仍然只有20个左右的员工。总经理李洪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奈的表示,公司一年到头都在招人,可是至今这一瓶颈一直无法突破。
储融检测的招聘需求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58同城这样的大型招聘网站上一直都挂着,但效果并不好,因为公司规模小,但专业性太强,技术门槛高,即使提供丰厚的薪资,很多大学生认为这一行业太狭窄,未来发展会有局限,也就望而却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