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国家层面接连出台加强新能源推广应用的相关政策,不仅免除新能源车购置税,而且政策要求各地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建设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从今年年初以来,新能源车销售在国内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20477辆(包括乘用车、工程车等),同比去年增长2.2倍,上半年的销量已超过去年全年销量。
在深圳市场,记者了解到,多家销售新能源汽车的4S店中,今年上半年销售情况明显向好。“每月能卖出100多辆比亚迪秦混合动力汽车及10多辆E6纯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占全部销量的四成。”一汽车4S店经理告诉记者。
在这波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浪潮中,深圳企业比亚迪或将成为产业的领头羊之一。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国内销售1.3万台新能源乘用车,其中深企比亚迪生产销售的车型占据半壁江山。在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中,比亚迪混合动力汽车“秦”领头,紧随其后的是奇瑞QQ电动等车型,而广汽丰田凯美瑞尊瑞混动版、众泰、比亚迪E6等新能源车型则分属3、4、5位,风头正劲的特斯拉则在销量排行榜上排名第11位。
宏观政策出招打破地方保护
进入7月,接连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让人们真切感受到新能源汽车的春天快来了。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支持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会议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7月13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等部门又联合公布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其中规定,2014年—2016年,各省(区、市)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新购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所占比例应当分别不低于10%、20%和30%,以后逐年提高。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对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出了6个方面25条具体政策措施。
其中,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被认为是此次《意见》的最大亮点。《意见》明确提出,坚决破除地方保护,统一标准和目录,并规定各地区要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得自行制定、出台地方性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标准。各地区要执行国家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不得采取制定地方推广目录、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重复检测检验、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在本地设厂、要求整车企业采购本地生产的电池等零部件等违规措施,阻碍外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进入本地市场,以及限制或变相限制消费者购买外地或某一类新能源汽车。
“此前我们的一款新能源车,就是由于没有进入某个城市的新能源车汽车推广目录而无法进入该城市市场。”一名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代表告诉记者。据悉,在此次《意见》出台之前,不少地方相继出台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以及地方性补贴标准,这些地方目录和标准都是倾向和补贴当地的汽车品牌,并将本地车企暂不准备生产的车型或不具备竞争优势的车型排除在外,从而形成了相对隐形的地方保护政策。“一些地方甚至要求车企在当地要有足够的销量和4S店数量等,否则便无法进入当地目录。”上汽乘用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北京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趋于保守,仅对纯电动汽车给予补贴,这直接限制了插电式混动车型的市场准入,因此北京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上牌量331辆;而上海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则双管齐下,有包括插电式混动车在内的多款车型纳入目录。这样上海购新能源汽车除享受3万元的地方补贴,还可以免费获得价值7万多元的专用新能源车牌,还有区级财政1.5万—2万元的补贴。因此,上海上半年已办理1436辆新能源私家车免费牌照,超过2013年全年销量(581辆)的两倍。
深圳充电桩建设以车主小区为主
《意见》提出规范市场秩序,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监管,推进建设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坚决清理取消各地区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违规政策措施。
“2014年或成新能源汽车爆发元年。”深圳比亚迪汽车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如此评价。支撑这一观点的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20477辆(包括乘用车、工程车等),同比去年增长2.2倍,上半年的销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销量。
让新能源汽车厂商欣慰的还有,此次《意见》出台让购买新能源汽车不仅拥有购车补贴,而且还可免征车辆购置税,在一些限牌城市,新能源车还可以免去限牌的一些障碍,这些因素的集合或可让新能源迎来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