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3•15”晚会上,手机安全成为一项重要内容。一些公司通过对手机植入软件,在不经意间搜集到了用户的个人信息,不禁让人心怀忐忑。
其实,能够搜集信息的不止有手机,汽车也在不经意间收集车主的信息,途径就是当下流行的车联网。
日前,在汉诺威CeBITIT博览会上,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马丁•文德恩告诫人们:“一定不能让汽车变成一个‘数据怪物’。”他说:“我非常支持大数据,也更喜欢日益安全的网络环境和生活便利,但绝对反对家长式的国家监控。”面对台下观众,文德恩发表了他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看法。
作为欧洲汽车界最具影响力的CEO,文德恩呼吁整个行业行动起来,自愿做出承诺,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
车联网开启汽车服务新天地
车联网概念引申自物联网,根据行业背景不同,对车联网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根据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我们能够见到的比较早的车联网系统是通用的安吉星、丰田的G-BOOK等。通用的安吉星具有远程开锁、远程车辆诊断、紧急救援等应用,已经得到用户的普遍认可,其中仅仅针对车主的远程开锁服务,一个月就可以达到数万次。丰田G-BOOK的功能有远程导航设置,分类新闻、天气预报朗读,防盗追踪等。
国内较早推出车联网技术的是苏州金龙的G-BOS。G-BOS具有7大功能,即安全驾驶管理、油耗管理、GPS定位管理、远程故障报警管理、3G视频监控管理、维保管理、车辆匹配管理。安装了G-BOS的车辆,司机的所有操作动作,都被记录在案。这些功能推出时,在行业内引起了很大反响。
此后,上汽乘用车、华泰、长城、长安等企业也都纷纷进军车联网,并推出相应的车型。
以上汽荣威的InkaNet智能网络行车系统为例,用户可以自行定制随时抓取诸如地图、资讯、生活、应用及个人信息,实现实时路况信息、实时导航、多媒体娱乐、路书下载及自定义、股票交易等等。中国电池网(微号:mybattery),最具价值的电池行业垂直门户,www.itdcw.com。
车主被蒙在“网”里
自美国斯诺登事件之后,隐私问题成为大到各国政府小到平民百姓十分关注的问题。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个人的行为监控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
在美国,通过车载信息系统“监控”个人行为,已经引起行业的热烈讨论。
福特全球市场营销、销售和服务负责人JimFarley(法雷)在2014CES国际消费性电子展览会上的一个消费者隐私小组讨论会上侃侃而谈:“福特知道每个驾驶者的行动,我们知道你什么时候超速或者违反法律,知道你什么时候在做什么事情。福特汽车中安装了GPS,因此我们知道驾驶者的一举一动。不过,福特不会将信息透露给任何人。”法雷还即兴谈起了他对未来的设想,他认为,这些信息可以匿名使用,用以帮助服务商解决相关交通问题,比如体育场在举行一项大型赛事前预先知道交通分布情况并提前做出各种保障措施。
很快,福特发言人就此事表态,法雷此前的言论是对隐私问题的轻率发言。福特致力于保护客户隐私,如果没有得到顾客的明确同意,福特不会追踪、发送车辆数据。一般而言,当驾驶者开车时,福特汽车里的GPS设备并不会跟踪他们的行踪。福特汽车提供了一些车载服务,比如同步服务路线(一项与驾驶者的手机同步的导航服务)以及911协助,车主可以选择打开服务。另外,集团客户可以选择专门服务,雇主可以用以监控其企业车队。福特从这些服务中收集的数据都是为了提高服务水平,绝对不会透露给第三方。
事实果真如此吗?事实上,在苏州金龙不断完善的G-BOS系统上,对驾驶员的监控,除了数字,还有影像,可谓事无巨细,连驾驶员在哪里开门关门,都能够监控得一清二楚。每天这些信息都会产生大量数据。虽然客运公司的管理者对这套系统十分欢迎,但司机却对此比较排斥。因为自己的所有行为都处在监控之下,包括拉私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