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李中东正忙着与中国国药集团接触,寻求后者对飘安集团的重组,以尽快甩掉这个被强加的包袱。这个包袱,早已让他身心疲惫了。
最近两年,李中东过得既忐忑又纠结。河南环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环宇),似乎走上了一条崎岖路。多元化战略的冒进,使实力本来就不雄厚的民营企业资金吃紧,压力倍增;在根本没准备好的情况下,急于启动老品牌中华牌,导致了其“快时尚”产品,连新乡市都跳不出去的困局;尤其是作为一个做电池的,贸然接下飘安集团的烂摊子,使企业闯入一个不熟悉的行业里,也实在令外界不能理解。
另外,本让李中东寄以厚望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板块(以下简称锂电)也不是很顺利,大规模资源的投入,至今还没形成规模效益,市场启动的缓慢早已是现实,产能过剩的状况如影随形,行业竞争的惨烈就在眼前。不管从行业还是从企业角度来看,表面上似乎是一片祥和,但是湖面下却是暗流涌动,导致危机的矛盾,一直在聚积。
这是最让李中东忧虑的,因为“锂电梦”不仅是其父亲的梦,也是他自己的梦。李中东一直在左突右冲,希冀能借助外部力量,重新修正河南环宇的发展轨道。
深陷飘安泥潭
河南环宇自1982年成立至今,已在电池领域深耕30多年,在业内以专注、专业著称。做自己熟悉的事,也是“老李董”李文曼,留给儿子李中东最大的财富。
虽然5年前李中东从父亲手里接棒后,在企业治理层面,进行了“二次创业”,让有些僵死的河南环宇重新焕发出了活力。但是近几年来,河南环宇逐渐开始背离其产业主线,而入主飘安集团就是其中一个案例。
在中原商界,飘安集团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早已是众所周知。曾让郑州、新乡等地的13家担保公司牵连其中,少林客车、科隆石化等十几家与其有互保关系的省内外企业,成了一条线上的蚂蚱,其中河南环宇就是其中一个主角。
其实,河南环宇入主飘安集团是被动下水的,其幕后推手是新乡市政府及 长垣县政府。“地方政府也明白,从盘活飘安集团的角度来看,把飘安集团交给河南环宇,肯定不是最合适的,毕竟河南环宇是外行,而更多的考量是地方金融生态的稳定。”一业内人士表示。
当初,李中东则是苦于找不到“金蝉脱壳”之术,最后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斡旋下,作出了一个两难的决定,入主飘安集团。河南环宇还想好了两种备案,一是作为自己的产业进行长线发展,二是见好就收,即先把它培育好了,找到好机会出手,可以卖个好价钱。
2012年年底2013年年初,李中东和河南环宇以4000万元入主河南飘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飘安高科)。这原本系飘安集团打造的子公司,以谋求上市为目标。河南环宇总裁程志杰任新飘安高科董事长,河南环宇副总经理陈保林任新飘安高科副总经理,并兼任负责市场运营的营销总监。
新飘安高科属于飘安集团的子公司,与母公司有明确的分工。飘安集团负责产业链的上游,而新飘安高科负责诸如纱布生产等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当然了,这样的分工是最让李中东和环宇集团满意的,因为比起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下游所生产的都是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
据说,为了感谢河南环宇为政府解飘安集团之困,新乡市政府把老品牌“中华牌”的使用权,授给了河南环宇使用。面对政府硬塞给的“大饼”,李中东欣然接受。于是,河南环宇的另一只脚又陷入了老品牌“中华牌”的泥潭里。
当初,李中东和河南环宇在接手中华牌的时,曾经踌躇满志,立马成立了中华牌市场拓展事业部,并组建了自己的专业团队,制订了详细的市场推广方案,并计划在2013年年底实现销售额0.5亿元,力争做到1亿元。
但是,从近期的表现来看,李中东和河南环宇复活中华老品牌的梦想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现在中华牌已启动半年多了,但是似乎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新品的发布会,也没有大规模的市场营销推广。不要说在全国市场上全面铺开了,就是在近在咫尺的郑州市场上,也难觅其踪影,只有在新乡市场上,才能零星看到中华牌产品的影子。“中华牌生产的产品,诸如电池、充电宝等时尚产品,都是针对市场终端消费者的,需要有自己的渠道。但是这恰恰是河南环宇的短板。”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另外,李中东和河南环宇入主飘安集团以来,其业绩也好不到哪儿去。面对自己所不熟悉的全新领域,河南环宇无从下手。李中东的入主,并未能改变飘安集团的颓势,原来卫材行业的“第一把交椅”,也被崔勤峰的华西卫材和王国胜的驼人集团给抢了去。
事实也是如此,飘安集团市场占有率在迅速下降,原来第一品牌的感召力也逐渐失去。其实,在卫材行业,对李中东来说,渠道、市场依旧是其薄弱环节,产品生产出来了,怎么卖出来,则成了最大的问题。另外,在管理、人才、技术上,都是外行去指导内行,这是另一短板。
对于新飘安高科的运营状况,李中东自然是心知肚明。有迹象表明,李中东和河南环宇已经做好了准备,希望能有资本来进行重组。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在新乡市政府的主导下,中国国药集团正在与飘安一方就被重组一事进行谈判。
但是,被卷入漩涡容易,想脱身却很难。对李中东和河南环宇来说,从飘安集团解套是其最渴望的,原因很简单,在发展锂电事业上,需要庞大资金解渴。
多元化之殇
进入河南飘安,是李中东在被动中进行的多元化尝试。
在“老李董”时代,河南环宇还坚守中国电池行业梦想,一直深耕于电池领域,专注于电池技术研发,是中国电池行业的开拓者。
自李中东从父亲手中接棒后,虽然依旧把锂电梦,作为企业的梦想,但是已经明显背离了专业化的路线,开始冒险涉水多元化。
首先,在河南环宇,电池产业板块依旧是核心,而新兴的锂电被列入其中的第一产业板块;作为企业利润重要来源的传统电池中的镍基电池,则是第二产业板块;铅酸电池、电池材料及部件,则依次为第三、第四产业板块。
但除了传统电池产业和锂电外,河南环宇还先后投资有电动工具、国内外贸易、有色金属、水电、担保等多个行业。
虽然河南环宇早已涉水多元化,但是暂时其他产业板块还没有动摇电池产业板块的核心地位。李中东也曾这样表示过:“我们的主业就是做电池,电池做好了企业才能生存。我们更专注,市场意识更强,对于技术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都很敏感。”
河南环宇所涉及的多种行业,虽然投资规模都不大,主要投资方向也都是以环宇主业,或者与管理需求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受限于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力,在经营上能做到卓有成效的不多。
这些投资不仅不能为环宇主业经营提供有力的支持,反而分散了公司掌控的经营资源,分散了对主业的管理精力。“如果金融危机来临时,这些因素将成为环宇集中精力发展主业的最大干扰因素。飘安集团盲目多元化,导致最后的崩盘,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押宝锂电
李中东在电池板块发展战略上,似乎是在赌博。他把发展锂电写入“企业宪法”,并调动企业里一切能调动的人力物力,去支持该板块的发展。
2003年,河南环宇成为国内最早成功研制动力锂电的企业。之后,河南环宇一直把该产业作为重点培育。
为了尽快做大锂电板块,河南环宇借助了外力。2010年8月31日,英国欧瑞资本(Origo partners PLC)决定与环宇集团在锂动力电池领域开展合作。
根据双方协议,在开曼群岛合资成立UNIPOWER BATTERY LTD。同时,为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和境外上市融资,UNIPOWER BATTERY LTD在香港独立成立了UNIPOWER BATTERY(HONG Kong) Limtied,由UNIPOWER BATTERY(HONG Kong) Limtied(持股比例49%)与河南环宇控股的新乡市国昌电池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1%)合资,在北京成立北京环宇赛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欧瑞资本在完成投资后成为环宇赛尔的第二大股东,而河南环宇将向环宇赛尔转让其锂离子电池业务和相关资产。
北京环宇赛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新乡独资设立了河南环宇赛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5亿元。同时还成立了新乡华鑫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分别从事锂电和电池材料业务。
作为河南环宇新兴板块的环宇赛尔,就是从河南环宇剥离出来的锂电事业部,是与欧瑞资本注资成立的合资企业,致力于为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市场提供锂离子电池及相关的材料。
据悉,环宇赛尔推行双向业务战略,一方面向第三方电池厂商提供制造锂电产品的正极和石墨材料。另一方面向系统集成商和汽车厂商提供用于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整套电池设备。
然而,直到2010年,该板块才开始有产出。但在2010年和2011年,公司还一直处于严重亏损状态。2010年净利润率为-17.4%,而2011年净利润率则为-24.9%。到2012年,该板块才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全年实现净利润149万元,在公司五大产业板块中,倒数第一。
对河南环宇来说,虽然没有雄厚的资本,但是在锂电板块,李中东制订了一个庞大的扩张计划。事实表明,李中东和河南环宇是在锂电上进行一场冒险的赌博。
为迅速扩大锂电产能,河南环宇动作很大。据了解,仅为锂电产业,河南环宇就储备了400亩地。资金虽然紧张,但是河南环宇采取了分期分段建设的策略。作为第一期工作,河南环宇首先拿出100亩土地,斥6亿元巨资,主要研发锂电解决方案。据了解,目前第一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若不出什么意外,在2013年年底将实现投产。按照李中东的想法,等400亩用地全部实现投产后,将为河南环宇打造一个年销售额50亿元的产能基地。
虽然锂电产业有近千亿元的市场潜力,但是大量资金的涌入,几百个厂家而且很快达到上千家,导致该行业已经出现过热。外界和行业对之并不看好,并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担忧。
资金之困
随着多元化的推进,由于新产业板块没有形成新的利润点,导致河南环宇在资金上已经捉襟见肘。
本刊记者从河南环宇发布的2013年经营管理白皮书获悉,2012年,河南环宇实现销售额20.79亿元,比2011年的17.92亿元增长了16.04%,但毛利率仅为10.5%,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1.87个百分点。净利润达到了6003万元,与2011年的5378万元相比增长了11.64%。
其次,河南环宇的总资产已经高达21.4亿元,与2011年的21.36亿元相比,仅增长了0.21%。其净资产9.48亿元,与2011年的8.89亿元相比,仅增长了6.67%。
而与净资产相对应的则是负债了。截至2012年底,河南环宇负债高达11.92亿元,负债率达到了55.71%,与2011年的58.4%相比,只降低了4.61%。若是以净资产负债率计算,已经突破惊人的125.8%。“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正常水平是40%~60%,而河南环宇也超出了这一正常范围。河南环宇的净负债率等数据也均未达标。河南环宇当前的偿债能力正面临挑战”。一业内人士认为。
其三,在河南环宇的5大产业板块中,锂电板块在整个产业中仅占8%。2012年销售额仅为1.7亿元,虽然实现了59.92%的增长,但是毛利率却仅为14%。另外,在该产业板块,其总资产2.53亿元,净资产6894万元,负债1.84亿元,总资产负债率高达72.74%,净资产负债率更高达266.9%。从以上锂电产业板块的经营指标来看,要想让其成为未来公司支柱产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5大产业板块中,贡献净利润最大的是镍电板块。2011年实现4844万元,2012年实现5660万元,实现了16.85%的增长。塑料五金产业板块,虽然与电池行业关联性不太大,但却是增长迅速的产业板块。在2011年实现505万元的净利润,2012年实现637万元的净利润,实现了26.14%的增长。
另外,在材料和铅酸电池等传统的产业板块上,其增长态势,在5大产业板块中分列二、三位。2012年,铅酸电池实现1599万元的净利润,实现增长23.19%。2012年,在材料产业上,实现了519万元的净利润,达到17.42%的增长率。
综观河南环宇的近几年的经济指标显示,负债处在较高水平,远高于净资产。对于这一数字,有分析认为,直观的理解是公司自身的净资产远低于公司负债,无法通过自身资产偿债,“必须不断举债维持经营,拆东墙补西墙”。
虽然如今“举债经营”在企业中很普遍。但是,过高的负债率,对企业的来说,同样还要面临着还债难的风险。对河南环宇来说,要想在这个行业里走下去,最需要的就是大量资金,而且是低成本的、能长期使用的资金。若没有,即使能走下去,也走不远。简单点说,无数的企业失败的案例都告诉人们,这种模式总有运转不下去的一天。“若企业在经营中,遇到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或遇到过冷的行业大背景的话,在保证资金链稳定上,将是一个很大考验。”一业内人士表示。
为了解决资金之困,河南环宇也在加速其上市融资步伐。在李中东的规划中,河南环宇2013年锂电销售的目标为5亿元。若今年利润能保持稳定上升,在细分市场(电动大巴)市场份额,能达到国内行业前三名,就将启动上市进程,并计划在2014年年末初实现上市融资计划。
但是,河南环宇上市融资之路,并不是那么平坦。“上市,也许是河南环宇唯一出路。只有上市,才能拿到低成本的、能长期使用的资金。这也许是李中东急于在今年启动上市的原因。”一业内人士分析。
对李中东来说,河南环宇已走到关键时刻,只有能尽快修正好偏离的“航道”,父子两代人的锂电梦方可值得期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