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国内三大顶级车展之一的上海车展已经结束,与往届大型车展一样,汽车爱好者多津津乐道于某款天价车被谁买走,豪华品牌又出了哪款新车这些话题。对于自主汽车品牌而言,这个时候都多少有些尴尬。因为在这座最国际化的大都市,街头很少能看到自主品牌汽车。尽管如此,几乎没有一家自主品牌缺席这次盛大的车展。显然,自主厂商们不约而同花费不菲代价参展,并不是为了销售,更多是为了品牌形象。
事实上,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自主品牌迫切希望向中高端市场转型。过去自主品牌在中低端市场获得成功,但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升级,低质低价路线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近年来自主品牌都在发力冲击中高端。就本次车展而言,比亚迪、长城、奇瑞、华泰、吉利、北汽等都有中高端新品展出。
走高端路线摆脱“穷矮矬”
4月16日,长安汽车抢在上海车展之前推出了首款中高级车睿骋,分别搭载全新BlueCore 1.8T+6AT与2.0VVT+6AT/6MT动力总成,售价10.98万元至20.08万元。从定价上看,睿骋有意突破自主品牌“10万元天花板”。
比亚迪一下子带来了两款中高端产品,分别是比亚迪B级车思锐和高端SUV S7,后者定位高于S6,预计售价将全面突破10万元。作为比亚迪冲击中高级市场的全新力作,思锐以“安全・便利・享受”为设计理念,豪配云集,品质可靠,将对自主品牌中高级车市发起一轮颠覆性冲击。据了解,本次上市的思锐共有7款车型,全部搭载1.5T发动机和博世第9代ESP车辆稳定控制系统,高配车型匹配6速自动挡,动力和操控起点不俗。
走技术路线意在求长远
自主品牌从最初的直白的模仿借鉴到如今的自主研发新技术,为的就是使自己的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因为随着汽车文化的普及与消费者理念的成熟,认定一个品牌是否值得入手,技术是否先进是关键性指标。本次上海车展,多家自主品牌发布了在技术方面的创新,为其进军中高端市场和延续产品生命力提供有力支撑。
奇瑞汽车以“享受智造的乐趣”为主题亮相上海车展,并首次以刚刚发布的全新品牌形象对公众展出。两款分别代表奇瑞战略转型后在国际化产品开发体系下开发的量产概念车型α7(ALPHA7)、β5(BETA5),以及代表未来公共交通系统理念的小蚂蚁概念车悉数亮相。
吉利汽车携旗下23款车型全力出展,展车涵盖全新概念车、待产车型、主力量产车型、新能源车以及自主研发的先进发动机和6AT、7DCT变速器等,这些参展产品和技术无论在设计、品质和性能上,还是在市场竞争力上,都充分体现了吉利汽车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前瞻性和及时性,同时佐证了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基础上,自主品牌可以通过合纵连横,整合国际先进技术资源,加快发展步伐,突破技术和品质的天花板,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在本届上海国际车展,比亚迪汽车推出绿混和绿净两项解决能源及环境问题的全新技术,以及1.2T、1.5T、2.0T等动力总成。比亚迪推出的绿混能源管理体系,将动力电池和起动电池合二为一,使用48V铁电池技术。采用低电压、大扭矩、双绕组电机技术,实现百公里节油1.5升,整车无铅化、智能化。
走品牌路线扩大影响力
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出,都是为了树立品牌;这么多年以来,自主品牌之所以难以在中高端市场立足,品牌支撑力不够是根本原因。本次上海车展,多家自主品牌发布了品牌新战略,试图以此实现品牌经营的新突破。
作为自主车企领头羊,奇瑞汽车在车展上发布了打造“一个奇瑞”的企业战略和新的品牌发展战略。奇瑞将通过对现有产品的梳理,逐步确立新的产品架构,由目前20余款产品逐步精减并形成由11-12款产品组成的产品系列。与此同时,奇瑞还发布了一个新的品牌LOGO形象。
吉利汽车此次车展打出了“品质吉利”的口号,并带来了两款产品,分别是KC概念车和EC7电动车。其中KC概念车由吉利从沃尔沃挖角而来的彼得・霍布里打造。彼得・霍布里认为,中国汽车在技术和品质上的飞跃有目共睹,现在到了中国汽车在造型艺术和设计语言上与全球顶级厂商同台竞技的时候了。显然,通过邀请彼得・霍布里等知名设计师加盟,吉利正计划通过设计上的创新来获得品牌向上的动力。
从2013年上海车展可以看出,自主品牌在产品、技术和品牌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通过此次与跨国汽车巨头同台竞技,自主品牌将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冲击中高端市场过程中收获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