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池网综合媒体报道,《上海市2015年-2017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日前下发,要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到2015年累计推广1.3万辆,2017年进一步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海市要求加快充电桩、加气站等配套设施建设,2015年底前累计建成6000个充电桩。
而此前,北京市科委曾表示,去年北京已建成1425个公用充电桩,初步实现五公里半径覆盖;2015年北京将优化、扩充公用充电桩规模,预计年内数量同比增长一倍。北京欢迎车企等社会资本加入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根据媒体相关报道,2015年3月16日,为落实坚强智能电网全面建设阶段工作任务,稳步推进智能电网项目建设,国网公司发布2015年智能电网项目建设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建成投运“三线一环”高速公路城际互联快充网络。充电桩(站)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有望承担起“能源互联网”数据入口的关键作用。
市场目前对充电桩行业的认知停留在短期受益于投资拉动的高端制造业。
兴业策略团队认为:在充电桩数目放量后,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将逐步从硬件制造向充电桩运营迁移,最终,充电桩将扮演能源互联网架构中的变现端口和流量入口的角色,整个行业的价值将通过盈利模式创新而被不断重估。
充电桩行业的生命周期
第一个阶段,充电桩将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备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布局。充电桩制造企业将率先分享这块由政府和社会投资创造出的“大蛋糕”。
第二个阶段,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设备的进一步普及,充电桩运营将成为整条产业价值链的核心。运营商的变现模式将更为多样化,更需要互联网思维的应用。
第三个阶段,在实现大面积、规模化的布局之后,充电桩将逐步升级为整个能源互联网架构的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