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10月03日   星期五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来小康:原始创新是储能行业发展的最大挑战

来小康:原始创新是储能行业发展的最大挑战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4 | 浏览:4780
文章顶部
摘要:归根结底,不能依赖于找捷径,这个时代,没有艰苦的努力,没有良好的心态搞原创,不会有持续性发展。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超导电力研究所所长来小康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超导电力研究所所长来小康

储能对电力系统具有革命性意义

记者:储能对于整个电力系统有何重要作用和意义?

来小康:储能对电力系统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大家都知道,电力系统是即发即用的,但是储能的应用影响着电力系统中发、输、配、变、用的各个环节,它将使电力系统整个形态,包括运行规则都发生了变化,而不是简单的升级、改造。在当前中央强调推动能源革命、调整能源结构的大形势下,储能技术作为能源革命的主要支撑点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常态下最大挑战是原始创新

记者:在经济新常态下,储能产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来小康:我对经济新常态的理解是,经济增长速度会相对平稳,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从原来靠资源提升速度转向追求可持续发展,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都要发生重大变化。发展储能最终的作用主要是大量接入可再生能源,让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当然,在储能产业的自身成长过程中,也会带动材料工业、制造工业等相关环节的发展。对于整个储能产业链来说,从研发到生产、到应用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大的挑战是缺乏原始创新。储能技术门槛比较高,门槛高的主要原因是需要一些原创性技术,不是照抄,也不是集成。我国储能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就在于我们原始创新和高端制造业能力较差。如美国,原始创新能力强;日韩,高端制造业能力强。储能技术是战略制高点,别国不会送给你,没有原始创新,和别人讨论问题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踏踏实实做原始创新,这个挑战对我国来说是巨大的。多年来,我国基本是跟着走,原始创新非常少,原因在于整个科研体制都不太适合原始创新。所以,要搞原始创新,包括科研体制都要有革命性变革。当然,随着我国国力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外部条件,但最核心的是人的思维方式,尤其是领导者的科研管理方式。购买一个实验平台、建立一个科研环境、引进一些科研人员都不难,最重要的是科研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的观念要更新,这个挑战更大。简单说,就是科研管理者要考虑什么体制、什么机制下才能获得原始创新。原始创新不在于有没有钱,更重要的是,科研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能耐得住寂寞。

以前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需要快出成果,那是一种思路。但是如今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重速度转向重质量,就需要原始创新。储能技术国外发展时间也不长,大家都在起步阶段,但是他们具备原始创新的思维,获得的原创成果比我们多,原因在于我们还没有从原来高速发展的模式转到新常态下应该对应的模式。储能产业目前的培育期还有10年的时间,如果拔苗助长,现在就让它快速成熟,但技术水平停留在那里,何谈后续发展?

示范项目是检验技术可行性

记者:对于张北的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有人认为该项目投资太大,不具备推广意义,您对此怎么看?

来小康:张北的风光储输储能电站是示范项目,不是推广项目。示范的目的是检验技术是否可行,通过示范发现问题,为后面的改进提供依据。国家将其列为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体现出政府对这个项目的支持态度。

这个项目是当作科技工程来做的,科技部在主导这项工作,目的是为了科技创新,并不是为了商业应用。没有正反馈,怎么知道下一步的方向?通过这个工程,证明储能可以满足新能源并网的功能性要求。下一步需要改进的是储能装置本身如何提高性价比,这恰恰是我们科研的方向。不是为了原创而原创,是为了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怎么能降成本?我们考虑的是全寿命周期的成本。电力系统需要的储能装置要求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这是三个最主要的要求,当然高效率是常规的说法。目前,长寿命、低成本还不行,安全还有一些隐患。这就是今后需要研究的方向。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