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2015年,绿色出行的话题再次成为社会热点。频频光顾的雾霾,正在唤醒所有人的行动意识,节能减排、低碳出行的理念不断为更多的人接受、重视。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不断增长,数十款新能源汽车的上市让普通人拥有了环保出行的机缘。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去年中国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售7.48万辆,比上年增加3.2倍,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交付量近3万辆,增长近9倍。这得益于中国强有力的政策驱动、社会各界的努力尤其是各大车企更坚定地投入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品的市场化。在此浪潮中,宝马公司以其国际化的品牌影响力和领先行业的创新产品扮演了重要角色。
做全球汽车行业先锋
关注环保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长久以来,全球汽车行业均未放弃对电动汽车科技的研究,但多数保持谨慎态度,而宝马显然更加积极。有关分析认为,宝马作为专注于高档汽车的生产商,推动新能源车销量以实现厂家平均油耗指标是必然选择,而另一方面,其作为独立的公司更容易做出决策;同时,节能减排也是这个高档汽车品牌赋予自己的企业使命和社会责任。据了解,宝马集团从1972年起就一直保持对电力驱动车辆的科技储备,并早在2002年提出“BMW高效动力”战略及分期目标,确立了在2010~2020年大举推广电力驱动车辆的路线图。
过去10年,宝马在优化内燃机效率方面成绩卓著,而电动汽车研发的推进步伐也非常扎实。2008年开始,MINI E在欧美及中国开展全球最大规模的道路实测,加上第二款测试车型BMW ActiveE,累计路试里程超2000万公里,收集了大量宝贵数据,并共享给相关市场的行业机构、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参考。这些实路测试的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用户的日均行驶里程在40公里~60公里。据悉这也是目前传统汽车厂商普遍将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设定为150公里左右的主要依据来源。
2011年2月,宝马集团宣布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创立一个独立的子品牌BMW i,专门用于新能源产品及服务,并计划推出两款革命性的车型——纯电动BMW i3 和插电式混合动力BMW i8。这两款新车已于2007年开始研发,采用了突破性的汽车理念,比如,其车身采用坚固而轻盈的碳纤维制成。这种高科技材料比钢轻50%,比铝轻30%,过去仅主要用于航空业。
由此,宝马集团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生产配套、产品科技、电动出行服务等举措。比如,为了保证将来碳纤维材料大批量生产的需求,宝马于2011年投资1亿美元在美国成立一家专门的公司,并于2014年5月增加投资,将位于美国摩西湖的碳纤维工厂的产能在每年3000吨的基础上提升3倍达到9000吨。碳纤维材料的高制造成本和复杂工艺一直是难以大规模应用的障碍,而宝马目前是率先掌握了大规模生产碳纤维材料的汽车厂家。在汽车轻量化设计已近极限的情况下,宝马的碳纤维技术无疑为自己确立了巨大优势,并为汽车行业指出了方向。在近130年中,汽车从来都是用钢铁、铝等金属制造车身,由内燃机提供动力。BMW i8和i3打破了这一常规,为未来创立全新基准。
据了解,BMW i两款车型未曾上市就引发巨大关注,而2014年正式推向市场后的反映则打消了此前所有人的顾虑。最终定型的产品一如其概念车阶段的引人注目。创新纯电动BMW i3从内到外都呈现出革命性车型的风范,而得益于采用碳纤维车身,车重仅1.3吨,0~60公里/时加速仅3.7秒,最大续航里程超过160公里,满足了大城市通勤的基本需求以及人们对宝马品牌驾驶乐趣的期待。BMW i8采用极其精密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是极具进取精神的运动跑车,0~100公里/小时加速仅需要4.4秒,但其平均油耗仅每百公里2.1升。通过此车,宝马向全世界展示了新能源汽车科技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驾驶乐趣与车辆能源效率的和谐统一。
业内人士评价认为,这两款车型给世界汽车工业的启迪无论怎么说都不会过分,其市场成功除了让其他巨头艳羡不已外,更将促使他们真正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据悉两款新车上市后,欧美客户对BMW i的需求极其旺盛,等待提车的时间甚至在半年以上。在2014年半年多内,BMW i产品的全球销量达1.78万辆。目前,尽管宝马位于莱比锡的工厂在不断提升产能,这些产品仍然供不应求。中国是BMW i上市的首批市场之一,这两款革命性的产品于去年9月份上市,目前已进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和沈阳7个主要城市。
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做表率
中国自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后,各大厂家在中国与全球同步推新车已司空见惯。但据了解,还没有哪个厂家像宝马一样在新能源领域将中国市场置于首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