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天上的仙女日夜织锦,朝为锦云,晨为栖霞,当人们仰望漫天的流光溢彩,都惊叹仙女们的神技。今天,在我国航天队伍中,也有一群心灵手巧、技艺精湛、制造航天器动力翅膀的“仙女”——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砷化镓太阳电池组的女职工们。
巧夺天工的编织技艺
太阳电池阵是航天器赖以飞翔的翅膀,其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关系着航天器是否能顺利完成预定任务。数以百计的太阳电池片犹如“动力之羽”、组成太阳电池阵,通过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保障航天器正常运作。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王磊说,太阳电池的面积通常不足30平方厘米,厚度仅为0.1毫米到0.2毫米,太阳电池上最细的金属线只有十几个微米,薄片虽小,制成却需10道工序、70道工步。“每片造价数倍于纯金,整个制备过程的精细程度一点不亚于穿针引线、刺绣挑花。”
如果将航天器太阳电池片比作“天羽”,那砷化镓太阳电池组的全体组员,就是“天羽织造者”,她们以加倍的细心,研制和生产各类航天器所需的太阳电池,使一片片贵重无比却又薄脆精细的“羽毛”在太空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砷化镓太阳电池组成立至今已近10年。39名组员中女职工有24人,平均年龄只有28岁。班组先后为80多个航天型号配备了超过70万片太阳电池,为“风云系列”、“资源系列”、“导航系列”和“嫦娥系列”等航天飞行器配备了高质量的空间用太阳电池,至今未发现质量问题。
不畏攻关的巾帼女将
砷化镓太阳电池组组长郭丽丽声音甜美,虽然刚过而立之年,她却是一位拥有近十年航天攻关经验的“老将”。回想起十年来的过往,嫦娥三号的发射经历让她记忆犹新。
2012年4月,嫦娥三号的发射被提上日程,能适应月球表面大温差环境的新型太阳电池需求紧急。对此,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临时抽调20位强将,组建一支临时攻关团队进行2个月封闭式的艰苦攻关。
“各国家在得知计划发射的消息后,迅速对我国进行了技术封锁。所有工艺参数、可靠性验证方法等都要重新摸索。两个月时间,不但要完成新技术可行性验证,还须完成可靠性试验。这在当时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郭丽丽说。
顶着巨大的压力,砷化镓太阳电池单片组女将们制定了“24小时工作、两班倒、60天无休”的工作计划。郭丽丽取消了蜜月旅行,新婚5天即加入攻关团队;严柳柳的孩子还未满岁就送到崇明老家让父母帮忙照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