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07月20日   星期天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李安定:狼终于来了!新能源车的中国路径

李安定:狼终于来了!新能源车的中国路径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4 | 浏览:5259
文章顶部
摘要:特斯拉的到来,再次引发了中国人对新能源车的关注。这波纯电动车热潮,因为与IT、互联网及电商模式的接驳,吸引的眼球远远超出了以往。特斯拉是电动车“替代汽车”的救世主,还是仅仅一个激进新颖的商业模式?结论还有待剧情的深入。

李安定:狼终于来了!新能源车的中国路径

狼,终于来了。

特斯拉的到来,再次引发了中国人对新能源车的关注。这波纯电动车热潮,因为与IT、互联网及电商模式的接驳,吸引的眼球远远超出了以往。特斯拉是电动车“替代汽车”的救世主,还是仅仅一个激进新颖的商业模式?结论还有待剧情的深入。

过去的五年,中国刚刚正从上一轮电动车大跃进中走出来。2009年全球金融海啸,科技部门寄希望纯电动车实现“弯道超车”,抢跑全球汽车业。电动车热几乎成为举国体制:决策层期待战胜危机的突破;地方志在科学创新的业绩;企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然而,却因严重低估电动车研发和世界技术水平的差距以及推广的难度,大笔“学费”砸下去,各种规划却基本落空。

按照2009年中国政府公布的《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以纯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车产量就要达到50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5%;但直到2013年底,真正卖到消费者手中的纯电动车只有数千辆。

从有百年历史的有轨电车到城乡数以亿计的电动自行车,在中国人看来,纯电动车技术门槛最低,弯道超车的把握最大。尽管在发达国家,纯电动车只是新能源车技术路线并进的众多选项之一,在中国却成为“孤注一掷”的首选。

但渐行渐知,电动车不但要有传统汽车研发制造的功底,还要有动力电池、集成控制、电机等方面的创新突破。当许多中国的电动车专家教授被跨国公司请出国门参观,看了人家的电动车研发手段和验证流程时,方才感慨天外有天,与之相比绝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所谓 “弯道超车”,只是中国人关起门来的臆想。

泡沫和喧嚣终将过去,一批脚踏实地的中国企业会脱颖而出。比亚迪、北汽等一批执着于新能源车研发的企业如今信心满满地提出,即将推出堪比特斯拉的车型。

新能源车路线图

2001年1月,底特律,新世纪第一个国际车展。对丰田汽车公司社长张富士夫的专访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时逢全球汽车业一轮大兼并,我问他,丰田如何迎战这次资本大潮?他的回答似乎和企业重组并无关联:新世纪的主动权在那些掌握节能环保最新技术的企业手里。

从奔驰发明第一辆汽车开始,迄今已有128年,汽车技术现在面临着革命性的变革——包括先进的动力能源、电子控制和新型材料。而在新能源车的探索方面,所有跨国公司都采取了全面研发、齐头并进、不同时间节点各有侧重的战略。

我见过国内许多主管官员和电动车专家,一味主张在纯电动车“一棵树上吊死”。然而,不知道新能源车的体系内涵与外延,不了解新动力能源技术研发应用路线图的内在逻辑,奢谈新能源汽车发展,无异于盲人摸象。

各国汽车业经过无数曲折和弯路,在2010年前后,终于就动力能源技术的“路线图”形成共识,由近及远的排列分别是:一、传统汽车的高效动力总成和生物柴油、乙醇等生化燃料;二、混合动力;三、纯电动车(只适合作短途);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增程式电动车;五、氢燃料电池车。由于氢能源蕴藏丰富、排放为零,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方案。

在新能源车的技术路线选择上,除了传统发动机的优化,“电驱动”将成为贯穿混合动力、纯电动、增程式、氢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平台,所有新能源都要转化为电能储存并驱动汽车运行。从广义上说,新能源车都是电动车。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