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哄而上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火爆异常的相关配套产业,成为伴随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最新现象。
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在还未结束的5月,各地新建、扩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消息就有近十条。加上此前已经陆续释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开建信息,2015年至今,全国各地有意建设或在建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可计算多达30个,投资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这些新能源汽车建设项目大多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形式存在,并且呈现遍地开花之势。
而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井喷伴随而来的原材料供不应求,则带动了动力电池等配套产业的全面崛起。加之由于市场上存在价格炒作等现象,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使得动力电池等上游产业链处于虚火过旺的状态。
一时间,跑马圈地、拉帮结派……一拥而上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热情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欣欣向荣的表象下是否又暗藏隐患?
园区一哄而上
仅仅是最近一个多月,各地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消息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近日,广东省电动车商会与顺德、英德两地达成合作共识,并签署了《共建广东首个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框架合作协议》。在5月21日召开的广东省电动车商会年会暨新能源产业交流会上,有18家电动车企业现场签署了入园投资意向书。在此之前的5月17日,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江西省工信委授予“江西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基地”称号。5月8日,贵州贵安与五龙集团牵手,并举行了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园签约仪式……相关案例不胜枚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4月,新能源汽车生产4.7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35%。1-4月汽车投资2979亿元,增幅为17%,其中民营汽车投资2334亿元,增幅为23%,占汽车投资的78%。“2015年的民企投资增速还弱于国企,但新能源汽车热潮拉动了民营资本在2016年的投资。”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属于民营投资的一种。”崔东树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主要是借机圈钱圈地搞项目,有过热倾向。”崔东树介绍称,近期南京金龙等投资80亿做新能源车,说明新能源车的项目受到各地的追捧。“2016年汽车民企投资占比78%,较去年的74%增长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为民企的投资新热土。”
这些新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或为地方政府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热潮,拉动当地经济的重点投资项目;或为部分进入工信部“黄牌”警示名单的企业进行自救的行为。“各地方政府认为这是产业趋势,主要出于政绩考虑,属于正常现象。”兴业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王冠桥向本报记者表示。
早在2013年8月,工信部就曾下发《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随后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了公示。按照《通知》要求,如果整顿后依然无法达到考核标准,将暂停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将其劝退。而杭州长江客车厂、云南美的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以及贵州客车制造厂等都曾登上公示榜单。贵安新区项目负责人直言,发展新能源是企业在被“公示”之后,积极自救的一个表现。
而国家的相关鼓励政策则成为各地新能源产业建设项目纷纷上马的另一主要原因。按照目前国家政策,进入新能源汽车试点推广的城市都有一定的考核要求,不符合要求将会取消试点资格,而达到要求则可以获得相应奖励。为了达到考核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政府投资新能源的热情。
上游虚火过旺
事实上,不光是一哄而上的新能源产业园区,与之相配套的动力电池项目也开始纷纷投资新建项目,竞争格局愈发激烈。
北京车展前,天津力神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扩建项目正式获得批复。这一总投资为12.11亿元的扩建项目预计2017年投产。而即将于今年三季度正式生产的国轩高科复合三元电池合作对象主要为北汽新能源。除了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纷纷扩建投产,来自国外的电池企业也将中国市场作为发力重点。近年来,三星SDI、LG化学、SK、波士顿等国际电池巨头亦在大规模布局并将迎来集中量产。同时,来自科技领域的苹果、谷歌、BAT也纷纷涉足这一领域。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