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年春节刚过,新能源汽车市场“马上出彩”——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最新通知将2014年和20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的降幅较原方案缩减了五成。同时,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正式公布。这一调整显示了政府强劲的支持力度。伴随后续各地方政策的出台,今年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市场或将“马”力十足。
从国家层面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插上了“隐形的翅膀”。数据显示,201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较2012年分别增长39.68%和37.93%。截至2013年,新能源汽车累计持有量4.55万辆。
2014年伊始,新政出台使新能源汽车进入了第一个关键期,将影响新能源汽车的中长期发展,而美国新能源汽车霸主特斯拉于今年3月在华销售Models电动汽车将带动市场竞争升级。但一个“骨感”的现实是距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量到2015年达50万辆目标仍存在巨大差距,近几年暴露出的问题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足、配套核心技术缺失、产品一致性不足等系列问题依然是前行路上的“拦路虎”。从发展来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既是经济责任,更是历史使命。“如果一个人不知将要航向哪个港口,那么任何风向都是逆风。”塞内卡说。政策“东风”已然具备,市场“潜力”正待释放,产业链的参与者蓄势待发正是时候。
从新能源汽车整体发展来看,仍然处于研发、完善、示范运行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不管是整车、电池还是控制系统,与汽车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不发展、不前进,问题更多。因此,直面现实、起而力行、做好“持久战”准备才能助力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中国梦”。
从基础设施配套来看,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基建是决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快慢的关键环节,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在这些方面也要群策群力,构建一个“无缝”的充电网络是夯实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石。此外,加快快速充电技术如超级电容器等的开发与应用也是当务之急。一个利好是最近比亚迪透露,将与汽车巨头德国戴姆勒共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中国将有望成为电动汽车快速充电领域全球领导者。
从技术储备情况来看,我国在内燃机时代“市场换技术”的失误导致汽车核心技术的缺失,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能否实现“超车”,从长远来看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经过几年的积累,我国在关键零部件如电池、电机和电控上都取得一定进步,但与国外相比差距仍然显著。我国蓄电池技术不够成熟、使用寿命不长成为发展电动汽车的最大问题。需要关注的是,目前一种以锰酸锂为正极、钛酸锂为负极的蓄电池备受关注,其充电次数可达3万次,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制高点。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环节看,不仅需要在与电池相关的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以及电机的磁性材料、硅钢片等材料业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在电池管理系统中的控制器、基础元器件等,在电机控制系统中的逆变器、功率器件等方面也需要加快联合攻关等,都应是当下业界的重要命题。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当今汽车技术发展90%来自于汽车电子技术创新,而目前我国汽车电子产品仍以欧美大型半导体公司产品为主,并形成一定的贸易和技术壁垒,国内企业面临重重技术和法律壁垒。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电池管理IC、电机驱动IC、控制系统等都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新一轮洗牌也将上演。能否加快建立上下游互动机制,形成汽车电子产业链紧密协同的局面不仅命系国内汽车电子业的成败,也将决定国内IC业在汽车业究竟能有多大的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