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出旅行,手机没电了怎么办?很多人都会选择随身携带一个移动充电器。虽然很方便,但因它引发的事故也频频发生。近日,上海质监部门对市场上的移动充电器进行抽检,结果有6个型号被检出存在安全风险,其中3个型号在测试中起火,一款起火后还发生了爆炸。本报记者走访发现,这六个型号涉及的品牌有四个是沈阳常见销售品牌。
走访市场
6款不合格品牌4款沈阳有售
昨日,记者在三好街多个数码商城走访发现,被曝光的6款不合格移动充电器中4个品牌在沈阳可以买到。各个店铺货柜上摆满了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移动充电器,每个店铺少则5个品牌,多则近20个品牌。
记者仔细观察20多个品牌的移动充电器发现,在产品及外包装上仅一款产品印有3C认证的标志,一店铺店员表示,产品有防伪码,认准品牌就没有问题。而另一家店铺店员则称,价格越高质量越可靠。
业内人士透露
移动充电器市场山寨吃香
“现在移动电源市场就像以前的手机市场,品牌很多,山寨货最吃香。”在三好街成大数码城从事数码产品销售8年的王先生透露,有些杂牌子移动电源在内部电芯和传输介质上采用极低劣的材质,没有安全保护设置,会导致充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能。发热量大、散热不好、传输介质老化会在电流突然增大减小时烧坏设备,甚至电源发生爆炸。
王先生还透露,移动电源虚标容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充电量5000毫安的移动电源标成8000毫安是常事,但两者成本相差数十元,消费者不仔细检验很难区分。虚标容量虽然没有安全方面的隐患,但却是蒙骗不懂行消费者的惯用伎俩。记者花55元购买了商家推荐的一款电池容量2500毫安的移动电源。在为2100毫安的手机电池充电时电量达到81%,充电宝的电量已耗尽,连商家所说的一次充电都未完成。
标准缺失
门槛不高厂家偷工减料
“移动电源生产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王先生告诉记者,移动电源是近年新型产业,市场需求量大、利润高,各电子厂家都蜂拥生产,门槛不高直接导致了移动电源行业鱼龙混杂。王先生介绍,移动电源就是利用电池蓄电的原理,主要用电芯、电路板、外壳进行组装。电芯主要是锂电池和聚合物电芯两种。“虽然就差几个字,但安全性能千差万别,价格也不一。”王先生透露,聚合物电芯价格从数10元到100多元都有,但一节锂电池价格不到10元。“其次是电路板的好坏”。有的移动电源动不动短路、烧坏了,基本都是电路的问题。王先生告诉记者,为以低价吸引消费者,一些生产厂家就在外壳、线路板和电芯三方面偷工减料,同一款移动电源价格不一的原因就在于此。
记者查阅3C认证目录发现,目前3C认证目录主要包含两类电源适配器产品,一种是音视频设备配套的电源适配器,包括充电器和放电器;另一种是计算机内置电源及电源适配器、充电器,均没有包含移动电源充电器。质量检测研究院质检业务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移动电源是新兴产品,目前没有统一的移动电源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是导致电源市场乱象丛生的根源,移动电源产品的风险不容小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