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平日前订购了一辆Tesla Model S,试驾400公里后,他提交了一份亲身体验过的试驾报告,网罗了一大堆的优缺点:
六大优点:
加速快,可以和奔驰的S65 AMG有一比;
大屏上的Google地图非常好用;
前后行李箱又酷又实用;
车钥匙及门把手的设计很酷;
开出来很拉风;
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加油的问题。
五项缺点:
开得时间长了会有晕车的感觉;
开Tesla的时候会有点“飘”的感觉;
内饰不上档次,没有奔驰好;
需要自己安装充电器;
服务态度差。
以下的Tesla用车报告摘自段永平博客:
WE?(love)TSLA是我为Tesla车注册的车牌号,牛吧?题目显示的是问号,实际上是个"心"。
8月8号终于拿到车了。
车是顶配的,除了透明车顶没要外(需加$1500),其他的能买的都买了,总共连税$127500左右。未来应该会有$10000的退税。
到目前为止开了接近400公里,简单介绍一下到目前为止的感受:
一、已知的Tesla的长处都在呢:
外观很好;
加速快,可以和奔驰AMG的S65 有一比,短距离加速性能甚至可能还要好那么一点点(个人感觉);
大屏上的Google地图真好用;
前后行李箱又酷又实用;
车钥匙及门把手的设计很酷(钥匙实用性过得去,有点小毛病,不如S65方便)
开出来很拉风哈;
以后再也不用加油啦;(关于里程,后面会说一点点)
发现了再加上来...
二、不足的地方:
Tesla的优点依然是优点,大家很容易看到,这里就不多说了。说几点我自己觉得意外的不满的东西吧。
补充一点酷的地方:Tesla是没有钥匙孔的,上车放到前进或倒退挡就可以开了。这点改变了原来的驾驶习惯,不知道会不会有问题,但自己没发现任何不妥。
综合以上优点,我给不少朋友提过建议,觉得大家下一辆车可以考虑Tesla了。好像已经至少有五到六个朋友已经定了Model S或X。
However,在见到自己车之后,发现了一些以前没注意的东西,故特地在此提醒一下,希望大家在做最后决定之前再认真试驾一下。
自己本来是打算拿到Tesla以后就卖掉S65的,连下家都找好了,还好没说死。
不太喜欢的东西大致有几点,原因还不知道,只能猜:
开得时间长了会有晕车的感觉(前面说头晕可能会导致误解)。有意思的是,这点试驾时完全没注意到,可能是由于试驾时间短(只开了10分钟左右),加上有点兴奋,所以忽略了。如果是打算天天开这部车的人确实需要花点时间多试驾一下,最好让家人一起试驾一下。
会晕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还不知道,但绝对不会是加速快的原因,不明白的看看我的博客相册就明白了。自己估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那个“能源收集系统”(不知道正规名字叫什么,反正就是不睬电门就减速的那个),但我用的是不收集的那挡,减速效果应该和普通车差不多吧?
气味应该也不会是原因,虽然新车的味道并不美妙,但也没觉得异常。
再就是“飘”的问题了。前段时间见到一个朋友聊到Tesla时,他上来就说Tesla很“飘”,听起来还以为他打算开始说说“白瑞德和郝思嘉”呢,结果他开始说起“悬挂系统”来。这个我不懂,大家研究去吧。
还有就是,开Tesla的时候确实会有点“飘”的感觉,这会让我回忆起当年开夏利的情景。差别是,夏利当时只能开到80公里的时速,不然就飘出去了,Tesla比那个强了好多倍哈。
Tesla的内饰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昨天见了一朋友开的三万块左右的奔驰的内饰都比Tesla强很多。实在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这么成熟的东西Tesla会做成这样,而同时他们居然花了那么多精力去开发了一个车尾箱可以坐两个小孩的那个噱头。
这两天开了一下我的跑车,发现里面有些内饰的功能设计也远不如S65方便,突然想到也许Tesla Model S的思维还在跑车上?可是Tesla Model S却一直试图以房车的形象出现的,车尾箱的儿童座位就是例子,那个东西通过安全认证可不是件小事。到底是技巧的问题还是文化的问题呢?
三、顺便说说买Tesla的过程:
记得原来订的是暗红色的车,因为网站上出来的就是那个颜色,结果拿车的一刹那看到的是鲜红色,那个郁闷哦。回头上网站一看,人家颜色已改,我还没证据了。然后问他们我可不可以换一辆不同颜色的,回答是可以,但要加2000多块。
记得买车的时候是说会把车运到家门口的,因为是网上订的嘛,结果提车的时候说必须去某个地方提车,事先没有任何通知,也没有道歉。
在原定提车前的几天,突然收到email,说提车时间推迟一个礼拜,没有理由和任何道歉。发email过去问为什么推迟,回答是因为Tesla提车的时间表推迟了,依然没有道歉。
买车时说好的他们会派人来安装充电器,结果事到临头说本地区所有合约电器工程师都很忙,我们必须自己找人装。
到底是文化的问题呢还是文化的问题呢还是文化的问题呢?
联想到那么忙的Musk以及嘲笑宝马的那个Musk,我就慢慢地突然从非常看好Tesla变成不那么确定了。
当然,Tesla电池技术的优势依然在那里,但技术的优势从来就很少是护城河,形成技术的文化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