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杭州G20峰会期间,环保议题被多次提到,为了保持良好的环境,各地都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随之而来的电池回收问题也逐渐露出水面。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到17万吨。如果是几吨重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废弃在自然环境中呢?大量重金属及化学物质进入大自然,将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锋曾公开表示。
长江汽车作为国内纯电动车的代表,率先启动废旧电池回收计划,将合理回收电池进行梯次利用,和太阳能储能应用,这将有望实现新能源汽车的零污染理念。
未来巨量废旧电池处置成隐忧
对于新能源车型,特别是电动车而言,动力电池担任着与传统内燃机车型油箱类似的职责。因此,它将直接影响到车辆续航里程的多少,当消费者发现同样的气候条件下,给车充同样长时间的电,它的续航里程却大幅减少时,这便是它的动力电池进入衰退期的显著标志了。
目前大多数车企对消费者承诺电池使用寿命和质保大都在10年以内。例如,特斯拉Model S驱动装置和电池组的保修条款为8年不限里程,只要用户所购买的该汽车尚未超过8年时间,在驱动装置和电池组出现问题后,都可以享受免费保修服务。而五龙电动集团推出的长江逸酷SUV有效续航里程达到200KM,长江逸酷所采用的电池是磷酸锂电池,官方保证电池循环寿命可达2000次,日立寿命更达15年。
不过,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的火热,大约在5年以后就将出现大量换电需求,尤其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电池组,如出租车、公交车,需求产生可能将更快。按照相关规划,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车累计产销量将达到500万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据此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17万吨的规模。
在废旧电池处置上,再利用是一条重要渠道。业内普遍认为,动力电池报废后除了化学活性下降外,电池内部的化学成分并没有改变,只是充放电性能已不能满足车辆的动力需求,但完全可以用于比汽车的电能要求低的地方。
长江汽车未来正在着手建立退役电池回收计划,争取成为零污染电动企业,为保护环境做到一个企业应有的责任。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的梯次利用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再利用方式,这些电池在被淘汰后还可利用在储能或者相关的供电基站以及路灯、低速电动车身上,最后进入回收体系。
上海交大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对此认为,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一方面可以实现节能,另一方面,如果梯次利用得到普及,无疑将极大地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
零污染还需利用太阳能
从生产到投入使用、后续退役,新能源汽车的每一环节都跟环境挂钩。位于杭州的五龙集团长江汽车核心工厂采用环保节能的生产模式,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达到7000多千瓦,可以满足全年核心工厂用电量的25%,是按照工业4.0建设设计的全程绿色生产、真正零排放,是中国最大的光伏太阳能工厂。今年初,长江汽车屋顶发电项目已经并入余杭电网发电,在试运行的10天时间里,累计发电近20万千瓦时,真正将节能减排落到了实处。
太阳几小时辐射的能量就超过了全世界1年消耗的能量,因此将太阳能面板和电池配合使用将带来极大的潜力。其发电原理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的光伏效应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然后对锂电池组充电,智能控制器根据日照强度及负载的变化,不断对蓄电池组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和调节。
长江汽车公司太阳能工厂让电动汽车价格更为亲民,同时结束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被业界誉为《中国制造2025》的践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