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07月28日   星期一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2013年锂电池四大材料市场竞争将加剧

2013年锂电池四大材料市场竞争将加剧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3 | 浏览:3463
文章顶部
摘要:锂电池市场需求的节节走高,直接带动着材料市场的大发展,基于此,真锂研究认为,2013年全球锂电池材料市场的发展速度将会快于2012年。同时,下游应用市场对锂电池高能量密度的迫切需求

电池市场需求的节节走高,直接带动着材料市场的大发展,基于此,真锂研究认为,2013年全球锂电池材料市场的发展速度将会快于2012年。同时,下游应用市场对锂电池高能量密度的迫切需求,也将直接推动着与电池能量密度提高密切相关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质产品的更新换代。在致力于改善现有材料产品性能之余,一些新型材料产品如富锂锰基材料,碳系与硅系、锡系材料复合的二元负极材料等将粉墨登场并实现规模化应用。而为解决能量密度提高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隔膜材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显得迫在眉睫,更加耐高温的隔膜材料市场需求2013年会明显提高。

整个锂电池材料市场中日韩三国绝对垄断的格局2013年仍将继续,但随着美国巴斯夫(BASF)、美国户田工业(Toda)、Phostech、陶氏能源材料(DEM)等公司材料工厂的投产和扩产,2013年东亚三国的材料市场份额将会有所缩减。而在东亚三国内部,市场格局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总体特点是中韩走高而日本萎缩。在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材料领域(分别以韩国优美科、厚成和SK创新为代表)取得快速发展之后,韩国的负极材料产业也将在2013年在中日的夹缝中抢滩登陆并伺机发展。因相关产能持续向中国、越南等地转移,在动力锂电池产业尚未大规模兴起之前,日本本土的材料产业的全球市场份额2013年将会进一步下降。

虽然包括劳动力、土地等在内的各项成本在不断走高,而人治的社会现实也使得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但丰富的资源和极为完善的产业链,以及庞大的基础人才的储备,还是使得中国大陆在锂电池及其材料产业发展方面,依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地区,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企业还在持续不断地将相关产能迁移至中国大陆。这从上期月度报告对正极材料产业的研究分析中就可见一斑。预计2013年中国在锂电池材料方面的全球市场份额,还将进一步提高。

因法制建设和行业规范管理等方面的滞后,目前中国大陆的锂电池材料产业,就像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成为了冒险家的乐园,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海归人才和资本、国内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等各种力量都在大力度介入中国大陆的锂电池材料领域。对于政府尚未限制的行业,外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就在中国设立独资企业进行生产,而对于已限制的行业,这些企业就纷纷采取合资方式介入,而合作对象也都是那些怀有梦想的企业。这就使得中国的锂电池材料产业领域热闹异常,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格局。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信心满满地希望能闯出一片天下。

这样,锂电池材料产业竞争空前激烈,参与企业的市场份额总是会发生较大的波动,每家企业各领风骚的时间也就一两年,很少有时间长的。外企全面进军中国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它们的首要目的就是要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接近消费市场。可以预见,当它们站稳脚跟之后,材料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剧烈。而韩日两国的锂电池巨头,凭借着巨大的市场订单,也会在其中起着催波助澜甚至是翻云覆雨的作用,其最终目的或许是打压中国本土的材料企业而使本国进驻中国的材料企业获益。而技术相对不足的中国本土的材料企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目前,这在正极材料领域表现得非常明显。2009年和2010年,因三星SDILG化学这两大韩国锂电池巨头的订单,北京当升科技(Easpring,300073)一跃而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正极材料企业,并借此上市,风头一时无两。也就是在2010年,日本户田工业入股湖南杉杉并将公司更名为湖南杉杉户田新材料公司(Shanshan Toda),三星SDI也开始刻意扶持湖南瑞翔(Reshine)。这样,2011年湖南瑞翔取代了当升科技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正极材料企业,杉杉户田的销量也直逼当升科技。到了2012年,情况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巴莫科技(Bamo)将肯定登上中国正极材料销量榜榜首的宝座。据真锂研究掌握的情况,初步估计巴莫科技2012年的正极材料销量在5,500吨以上,比2011年的2,500吨翻了一番有余,而其中三星SDI和LG化学的采购量就接近3,000吨。可以说,巴莫科技2012年的成就完全拜这两家韩企所赐。

当升科技在2010年上市之后,用在资本市场圈来的钱大肆购地扩充产能,根据其公布的计划,2011年底已将产能扩充至1.1万吨,尽管毛利率近两年在不断降低,但其销量却自2010年之后再难有上升势头,很难突破4,000吨。这样,就有超过7,000吨的产能闲置浪费。巴莫科技目前尚未上市,如果它头脑发热,举债扩充产能,它的结局可能会比当升科技还要悲惨。可以预见,三星SDI和LG化学绝对不会停止寻觅的脚步而把大宗采购订单停留在巴莫科技身上,日本的锂电池巨头如松下、索尼等也在向这两大韩企学习,如果中国正极材料企业不团结自救,用不了几年就会被一家一家玩死。

与此同时,韩日两国的正极材料企业在大规模登陆中国。AGC清美控股的清美通达锂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计划投资4.5亿元,将钴酸锂和三元材料的年产能扩充到7,000吨。韩国最大的NCM三元材料企业ECOPRO已与前驱体材料企业浙江嘉利珂牵手,在浙江上虞打造一个大型三元材料生产基地。韩国SK集团独资设立的重庆渝韩锂电池材料公司,正在重庆两江新区建设一个年产能高达9,600吨的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不难设想,当中国本土主要的正极材料企业被韩日锂电池巨头折腾得差不多的时候,这些外来的正极材料企业正好可以接班。

总的来看,中国本土的正极材料企业的现在,可能就是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其他本土材料企业的未来。目前这个趋势尚看不到有多少改善的迹象,这令人担忧。基于此,真锂研究认为,尽管2013年中国材料企业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扩大,但本土材料企业的市场份额将会有所降低。中国本土的材料产业,需要在技术方面狠下功夫的同时还要改变一盘散沙的局面才行。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