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吉利汽车及东风汽车都向菲斯克提出了收购报价,东风集团报价3.5亿美元,欲收购其85%的股份。吉利则已派出工程师团队进驻菲斯克,对其企业技术进行专业评估。除此之外,北汽与万向集团也纷纷投出榄枝,与菲斯克进行积极接洽。
相关资料:
菲斯克(Fisker)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小型汽车制造商,拥有自己的Fisker Coachbuild设计工作室。公司于2005年成立后,主要业务是为顾客提供专门手工打造的超级跑车,如今以制造豪华混合动力跑车为发展方向。
他的创始人是阿斯顿马丁和宝马汽车设计者Henrik Fisker。公司唯一的一款车型-增程式电动汽车卡玛自从2011年推出以来,价格一直维持在10万至11.6万美元之间。距今已销售了大约2000辆。在纯电驱动时,卡玛的行驶里程为80公里,电量耗尽后启用汽油发动机可再行驶403公里。
豪华增程式增程式电动跑车—卡玛
但是菲斯克的现状并不明朗。近些年,菲斯克被资金问题和负面新闻缠身。并且,菲斯克电动车公司本身没有核心技术,其各项技术都外包给其他公司。旗下唯一一款量产电动车卡玛也因为电池制造商的破产而停产半年。面对这样一个公司,吉利和东风如此大手笔的竞购到底为了什么?下面,我们做了几个大胆的猜想。
猜想一:减少生产成本 立足全球市场
2012年,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时代,各车企乘用车销量增长速度均放缓。在保证国内市场的稳定同时,各自主品牌纷纷出口海外,走向国际化。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百万辆。对于中国车企来说,美国市场是一块美味诱人的肥肉。
虽然菲斯克的生产线已经停产,甚至可以说没有过多技术利用价值。但是,中国车企仍可以在收购企业后,利用其生产资质在美国进行本土生产,一方面减少了在海外建厂的巨额花费,节省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快速的在海外扎根落脚,有利于车企进一步扩张市场。
如果任何一家中国车企可以成功收购菲斯克,都可以在美国打出一个名号,使更多的美国人甚至全球的人都认识这个品牌,有利于进行品牌的建设。从而加快进军世界市场的脚步。
猜想二:加速国内电动车发展 抢占高端市场
新能源的发展是这个社会未来的趋势,无论是吉利还是东风,都在斥巨资发展新能源行业。同时中国政府也大力推进和扶持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每家车企都希望可以搭上这班“顺风车”以求在中国谋求更好的、更长久的发展。
虽然吉利已经拥有沃尔沃作为技术储备,但菲斯克公司所拥有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在世界上更是数一数二。如果吉利收购菲斯克成功,坐拥先进技术的吉利必将率先抢占高端市场,扩大其在中国电动车版块的发展。
东风方面也表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事业,早在2011年便发布了包括“在未来5年投资30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十二五”规划。并且称要在2013之内发布包括电动车及混合电动车在内的新能源车。如果东风收购菲斯克成功,则有助于加快其新能源的产业化步伐。
猜想三:吸引更多年轻人目光 扩大在华名声
提到菲斯克,国人可能都不太熟悉。而比尔·盖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这些名字则如雷贯耳。如果说他们都拥有一辆豪华增程式电动跑车--卡玛的话,就可能会吸引更多追求时尚潮流的年轻人对菲斯克的关注。
每当提到吉利、东风这类自主车企的时候,大多数人脑中最先涌现的可能是技术不够先进,性价比不高,售后服务水平跟不上等想法。如果有可以吸引人眼球的亮点车企加持,那必定会使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理解有所改观。
现阶段,收购菲斯克的行动都处于刚刚开始状态。究竟一家车企完整收购,还是三家分股也是未知数。近日,美国议员又提出反对票,不希望技术流入中国,整个事件的未来发展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虽然中国车企收购海外资源一直处于劣势,但是最终选择权属于卖方,这颗闪亮的新能源之星究竟能花落谁家,还要看菲斯克最终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