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片质疑声中,在小米进军印度市场因爱立信专利起诉受到牵制后,小米“任性”的的扬起国际化大船的风帆。来自媒体的消息称,小米商城英文版已经美、英、德、法四个国家上线运营,结果被用户吐槽。国外用户的槽点,与国内相似,无非是“不卖手机”、“抢不到货”、“邮费太贵”、“收货地址系统错误致无法下单”等。
从用户的反应来看,小米商城在美、英、德、法四个国家的运营是失败的。在小米在印度市场因专利侵权失利后,小米商城再次折戟美英德法四个市场,这是小米国际化战略受挫的真实写照。那么,谁是小米国际化的绊脚石呢?
抢购模式水土不服
最近两年,抢购模式已经成为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御用”销售模式。作为这一模式开创者的小米,一直倡导抢购模式。从大量用户抢购的热潮来看,讨厌抢购模式的用户尽满怀激情去抢购,这可以说是产品热度的真实写照。
谈及抢购模式,小米给出的解释是产能不足。对于小米这一解释,很多用户持质疑态度,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小米抢购模式影响力的壮大。放眼望去,国内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手机品牌,都在使用抢购模式,并不断引发用户的疯狂吐槽。究竟是产能不足,还是刻意为之,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在抢购过程中找到了快感。
小米商城英文版在美英德法上线,同样采用了抢购模式,被用户吐槽亦是必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小米商城在美英德法四个国家并不销售手机,只销售移动电源、手环和小米头戴耳机这些配件。
特意查看了小米商城国内版,只有部分颜色的小米手环缺货,移动电源和小米头戴耳机全部有货。国内不缺货,英文版小米商城却缺货,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小米商城英文版的抢购模式是刻意为之。在国际市场,小米试图用抢购来制造热点,引发用户的持续关注。然而,消费者的抱怨,是小米抢购模式在国外市场水土不服的证明。
邮费太贵背后的隐忧
在国内市场,小米借助电商模式降低了产品的售价,并成为小米的核心竞争力。小米官方曾经透露,小米手机70%的销量是由小米商城这一电商渠道实现的。也就是说,电商渠道是小米的重要销售渠道。
小米商城在美英德法四个国家上线,而不是铺设线下渠道,这意味着小米想将电商模式复制到国际市场。对于小米而言,国际化是一个关键的战略。小米也深知国际化的重重困扰,用电商模式试水国际化,试错的成本是最低的。从用户吐槽邮费太贵这一点来看,小米商城国际化的战略犯了一个最大的错,对国外电商环境缺乏全面了解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