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09月23日   星期二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特斯拉传奇之七:反目,危机与变局

特斯拉传奇之七:反目,危机与变局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3 | 浏览:3922
文章顶部
摘要:Tesla 于 2006 正式向外界宣布其存在,并且获得了一致的好评。然而,这仅仅是浮云而已。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Tesla 于 2006 正式向外界宣布其存在,并且获得了一致的好评。然而,这仅仅是浮云而已。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Tesla于2006正式向外界宣布其存在,并且获得了一致的好评。然而,这仅仅是浮云而已。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反目

艾伯华德的朋友史蒂芬•卡瑟纳(StephenCasner),也曾经是艾伯华德在PacketDesign的同事,当天也参加了盛会.根据他的回忆:当天马斯克和艾伯华德都同时在场。可是如今在聚光灯下光芒四射的“钢铁侠”那个时候可没有艾伯华德那么耀眼夺目。当时在场的宾客现在也都是这样的评价。

在那个时候,艾伯华德就是“特斯拉先生”。他充满着自信,渊博的知识鼓舞着每一个追随而来的粉丝,而且带有极为明显的硅谷中的那种“书呆子气”,这种气质也让人们觉得他好打交道、平易近人。而马斯克,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名气、更别说什么魅力。他当时也上台做了演讲,但是根本没有达到行云流水的地步。事实上,他看上去有一些紧张……卡瑟纳回忆道:“马斯克当时的演讲给人们传递出来的感觉,跟艾伯华德完全不一样。好像他们在说两款不同的车子似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由于稿子本身的原因,总之马斯克并没有带来让人十分信服的说服力。”

毫无疑问,艾伯华德成为了明星。而与此同时,马斯克则是站在阴影角落中的人物。在2006年的7月18日,他写了一封极其重要的信,表示“他想谈谈对外宣传上的一些问题”。原文摘抄如下:

“至今,我所被描绘的角色仅仅是一个“有点儿勇气的初期投资人”。针对这一点,咱们先不说我领投了A系列和B系列融资,并且联合领投了C系列融资,单单说我在这辆车本身上面的影响,无论是它的汽车头灯、整体风格、门还是后备箱,哪个设计里面没有我的心血?正是因为我在电动跑车上面的热情,才促使Tesla提前十年来到人们身边。马丁•艾伯华德当然可以是居功至伟的英雄典范,但是至今媒体对于我的描绘让我觉得那是对我的一种侮辱。我并不是要责怪诸位,毕竟媒体的宣传难以左右。但是,我们必须严肃对待这个问题,采取一些措施来纠正媒体以及大众对我的偏见!”

比如一篇关于Tesla的专栏文章就是这么说道:“马丁·艾伯华德,这家公司的领导人,意识到这项科技将会开创一个高端车的时代。他带领着他的团队生产出最酷的产品,引领着时尚浪潮!如果饶舌歌手和足球明星也来购买它的话,也许公司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里面没有一句话提到马斯克。这让马斯克忍无可忍。马斯克把海里根叫到一边,告诉他:“如果你还想在Tesla公司继续干下去,你必须要让我得到人们的认可。”

如今的艾伯华德回忆道:“我们在创业初期,在技术层面我们确实有分歧的地方,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失和过,气氛融洽、同舟共济!最终都能得到让大家满意的结果。但是没想到第一次我们真正的失和是因为关于发布会后的新闻报道,我们没想到会是如此情绪化的原因……”

危机

高层之间的失和为后续的变局埋下了种子,而在发布会之后的项目进展才遇到了真正的障碍。

艾伯华德之前的想法是这样子的:Tesla将在2006年开始发售Roadster,到2007的时候销量达到500,到2008年的时候实现盈利。但是他错了。在那个时候Roadster在他眼中并不存在什么巨大的风险。初期的计划是那么的简单。Tesla将动力传动系统部件的草图全部交给Lotus公司,让他们代为生产。整个生产过程中将是低成本的,零摩擦的。这样一来将基本的部件全部外包出去,然后再将一些最前沿的科技嫁接到上面,就成就了这样一部车。他们还会在车上装上一些特别的车身外壳,这样能确保它不那么像Lotus家的车子。

这个方案中,是将车子彻底分解成了5家左右的外包商提供零件,比如Lotus负责轮子、轮胎、减震器等零件的制造和供应,而Tesla公司负责电池。其实,他们想的太简单了,这不是5家公司齐手打造的问题,每多牵扯到一家公司,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就会呈几何数上涨。

2006年的10月,对于马斯克而言,似乎Roadster已经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要么大力的宣传引擎所具有的独特技术优势,专攻这一点努力让车尽早草草上市发售,又或者再等等,等让车的每一处细节都臻于完美之后才让其真正公开发售。之后发生的一切也证明了他选择后者这条道路。

艾伯华德在11月给马斯克的信中这么说道:“我们在让这辆车进入生产线的过程中遭遇到了数不尽的挑战和困难,从严重的成本控制问题到供应商问题(转换器、空调等等),甚至涉及到了我们设计上的漏洞。我整晚整晚的熬夜,就想能在2007年的时候让这辆车真正进入生产线。”

他还记得他曾经的承诺:于2006的夏天交付车辆。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