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等风来”到“风来了”,启辰用3年的时间等到了“晨风”这款电动车的到来。
这款车对启辰来说有多重要,从启辰旋风般的推广便可见一斑。5天内,两个城市(上海和北京),两场发布会,启辰晨风用密集的曝光吸引着大家的眼球。接下来两周,它还将在大连和广州分站上市。
对启辰而言,晨风到底意味着什么?
也许在短期内,晨风并不能贡献多少销量。但它却寓意着品牌和未来。
就在两个月前,启辰R30以3.99万元的价格入市,引起一阵轩然大波。作为合资自主品牌,启辰难道就是更低端的东风日产吗?它如何脱离母体独具一格地发展?晨风将是重要的一战。
众所周知,启辰晨风与日产聆风(Leaf)有着深厚的渊源,作为拥有着耀眼成绩的启辰晨风的前辈车型聆风,自2010年全球上市以来,就获得了多项全球级大奖,一度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纯电动车。而基于聆风打造的晨风,则整体延续了聆风的大部分设计,并综合考虑了中国市场的实际道路环境、消费者使用习惯及纯电动汽车的政策法规等因素。
据悉,此次上市的启辰晨风共推出了3款车型,售价26.78-28.18万元。在北京市,晨风可享受(国家补贴4.75万+北京市补贴4.75万)共计9.5万元新能源车型补贴,补贴之后的参考价格在17.28-18.68万元。另外,晨风还可以参与专用的新能源小客车指标摇号。
日产为什么不把聆风直接导入到日产品牌而要改名换姓放在启辰品牌之下?这其中有众多考量。首先是只有“自主品牌”电动车才能够享受中国政府的各项支持,包括在国家和地方补贴,以及号牌等各方面的待遇。其次,如果直接放在日产品牌之下,那么该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将会受到日产品牌全球化运作框架的制约,但使用启辰品牌则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商业模式。还有,更重要的是,作为脱胎于东风日产的一个品牌,启辰要想独立发展,必须具备足够的差异化,而电动车则是拉来品牌差异的最佳手段,而且还可以迅速提升品牌。
据深谙东风日产产品成本的内部人士透露,目前晨风量小,尚在“赔本赚吆喝”阶段,一方面电池单片、逆变器、电机这些核心部件都依赖进口,需要承担一部分关税,尽管电池组装在东风日产完成,但亦难解决进口成本问题,但这些关键技术以东风日产电动车目前的量尚不足以自建生产线。但在东风日产的设想中,未来将会在制造成本、采购成本上进行压缩,而看到市场钱景后,东风日产才能以更多的价码去争取日产把更多的核心技术放到合资体系。
“正如30年前大众敢在中国先干合资燃油车一样,我们率先利用合资企业投产全球领先的电动车,这是一种战略性投资,为以后电动车市场大面积爆发做好准备,先积累起一定品牌口碑和客户人群,以现在东风日产的赢利能力,这点承压力还是有的。”东风日产方面人士坦言,晨风投向市场更多是长远战略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