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早意识到单纯依赖矿产资源难以持续,金昌市提出了战略转型:依靠当地的产业基础,以镍和稀有金属、硫化工、磷化工等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如镍、铜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度也曾是造成金昌地区环境污染的元凶。后来金川公司投资23亿元,实施以治理二氧化硫为主的环境达标综合整治工程。将废气回收用来生产硫酸。硫酸作为化工行业的基础原料,提供给配套建设的多家化工企业。目前,其二氧化硫回收率已达到96.1%,而利用废气生产硫酸的能力也从原来的75万吨提升至目前的252万吨。
前往金昌的高速公路,满目皆是灰黄的荒漠戈壁,洒脱又略带凄凉。
金昌,河西走廊中段50万人口的一座小城,拥有仅次于加拿大的全球第二大镍矿而被誉为“镍都”,邓小平称其为“祖国不可多得的金娃娃”。
金昌缘矿兴企、因企设市。1958年,这里发现储量丰富且当时我国战略急需的镍矿,此后成立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川公司”)。1981年,金昌因金川公司设市。
想象一座城市以矿闻名应该会是怎样的灰头土脸;但车辆驶入金昌市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树木葱郁、街道干净整洁的现代化城市。
当地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金昌的年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8倍,是全国110个重点缺水城市和13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但记者眼前的金水湖,水波荡漾,远处还有水鸟盘旋。
“20年前我来到金昌的时候,满眼都还是荒漠戈壁,烟囱还冒黑烟,气候干燥得令人难受。大约在7、8年前,经过多年的努力治理环境逐步开始好转。连降水都比以前多了些,现在已经是宜居城市了。”当地居民李女士说。
巨大的变化背后,是金昌市对依赖矿产资源发展的危机意识。据当地一位国有大行副行长介绍,在国内外都有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枯竭后成为废城的案例,金昌同样面临着镍资源枯竭后的转型问题,如何转型成为历届政府执政考量的重点。
在具体的行动上,金昌一方面减少自身矿产资源的开发、循环利用产业链延长支柱企业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计划在这一片原是荒漠的土地上建起一座文化旅游新城。
要将产业链“吃干榨净”
进入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沿路分布着多家化工企业、肥料公司、水泥公司和建材企业,这些都是金昌循环经济的一部分。
作为采、选、冶配套的大型有色冶金和化工联合企业,金川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镍钴铂族金属生产企业和中国第三大铜生产企业。金昌市的产业基本以金川公司和其相关配套产业为主,结构单一。
镍具有很好的可塑性、耐腐蚀性和耐高温等性能,主要用于生产不锈钢和特种钢,广泛用于飞机、雷达等各种军工制造业,民用机械制造业和电镀工业等。
不过,伴随着近两年全球金属行业的不景气,加上市场上镍材料替代品的大量使用,金昌市的财政收入明显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
早早意识到单纯依赖矿产资源难以持续,金昌市提出了战略转型:依靠当地的产业基础,以镍和稀有金属、硫化工、磷化工等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金昌市文化项目办公室主任汪情义介绍,从矿山到园区企业,金昌要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吃干榨净”。
据介绍,镍、铜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度也曾是造成金昌地区环境污染的元凶。后来金川公司投资23亿元,实施以治理二氧化硫为主的环境达标综合整治工程。将废气回收用来生产硫酸。硫酸作为化工行业的基础原料,提供给配套建设的多家化工企业。目前,其二氧化硫回收率已达到96.1%,而利用废气生产硫酸的能力也从原来的75万吨提升至目前的252万吨。
硫酸就近进入企业用于生产PVC塑料制品和化肥。以新希望集团投资的新川化工(肥料)公司为例,其年产PVC20万吨,硫酸钾10万吨。生产的矿物废渣又被用于生产水泥,水泥则再次用于矿山填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