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小米创办之初,其企业文化、运营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充满了与众不同的基因。这个另类的玩家以令人惊异的速度飞速成长,这也注定其将饱受非议,外界对于小米抄袭、无创新甚至是“搞期货”的指责不绝于耳。美国著名财经网站Seeking Alpha刊发题为“小米才是苹果的巨大威胁”的文章,对小米“抄袭行为”进行讨论,以下为原文摘要:
与亚马逊即将推出的安卓智能手机相比,可能小米手机对于苹果才是更大的威胁。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智能手机厂商,在中国,小米的销量已经超过了苹果的iPhone。据相关报告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小米已经成为中国第三大手机厂商。通过模仿苹果,这家成立仅四年之久的公司已经迅速成长为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
小米的快速成长,部分原因是苹果对其模仿或者说抄袭的“姑息”。一方面,苹果将三星告上法庭,称其抄袭iPhone部分功能;另一方面,苹果却对估值高达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20.9亿元)的小米的抄袭不闻不问。2013年,小米成功将前谷歌安卓产品管理副总裁雨果 巴拉纳入麾下。2014年,小米计划在巴拉的带领下,打入10个海外市场。
苹果的股市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iPhone的销量,而小米的全球扩张计划对于iPhone的销量显然有着不小的影响。亚马逊插足智能手机领域毫无疑问会在北美地区对iPhone的销量造成冲击,而主打性价比的小米手机则会在大中华区和10个海外市场阻截iPhone。
模仿比创新容易
小米CEO雷军很反感被拿来与苹果创始人史蒂夫 乔布斯作比较,也不喜欢媒体将小米描述成“中国的苹果”。不过,明眼人很容易发现雷军在举止和风格上有着乔布斯的影子,小米引以为豪的MIUI也与iOS有着不少相似之处。
2010年,雷军创建小米。在雷军的眼中,小米始终是一家软件公司。随后,小米推出了如iOS般易用的基于安卓定制的操作系统MIUI,并大获成功。不过,仅凭软件实现盈利较慢,因此雷军在2011年决定推出小米的第一款智能手机小米手机1。
无论在外观设计还是UI方面,第一代小米手机看起来都与iPhone 4非常相似,而小米于2012年推出的继任机型小米手机2依然充满了iPhone的设计元素。
截至2012年,小米已经成为销量达到720万部的一线手机厂商。配置一流、价格合理的小米手机2对于中国消费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采用官网直接销售的策略也使得小米在2013年再度取得重大突破。
到了第三代产品小米手机3时,小米不再采用iPhone惯用的圆角设计,不过小米却选择了与iPhone 5S同期发布小米手机3。顶尖的配置加上依旧较低的售价,使得小米手机3得到了近乎狂热的追捧。小米再一次模仿了苹果,不过这一次,小米模仿的是其粉丝文化。
如今,小米手机3已经在中国海外上市。2013年,小米一共售出1870万部智能手机。雷军为小米定下的目标是今年售出6000万部智能手机,2015年售出1亿部。2014年第一季度,小米共售出1100万部手机,而随着海外市场拓展计划的稳步开展,6000万部的销售计划并非不可能。
苹果投资者需加以警惕的原因
小米有能力,也势必将会在全球范围夺取iPhone更多的市场份额。小米不仅在中国国内轻松战胜了iPhone,在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新兴市场,小米同样胜算更大。除了定位中高端的小米手机3,小米还推出了更具性价比的低价机型红米和跨界手机红米Note。如果红米系列打入印度等新兴市场,相信苹果将很难在当地销售官翻版iPhone 4/4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