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6月,华为消费者业务在英国伦敦发布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机产品P6。时隔一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又在时尚之都,法国巴黎发布其旗舰机型P7。那么,时隔一年,从P6到P7,华为消费者业务发生了哪些变化,吸取了哪些经验教训?尤其是任正非提到的走自己的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而新发布的P7,在设计和技术上又有哪些创新,在营销策略上会有哪些改进?
树立信心的一年
徐钦松,在今年巴展期间被任命为华为消费者业务副总裁,主管销售与服务部,接替出任华为荣耀总裁的刘江峰。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华为空降兵,在欧洲负责无线业务销售长达10年的老兵又被派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就如同余承东以及他带领的团队一样,抱着可以征服一切的精神义无反顾地来了。
可以说,营销是华为消费者业务2014年及今后若干年的重中之重。
在和这位老兵沟通时,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从P6到P7,作为一个旁观者您如何看待华为消费者业务这一年的变化?
徐钦松表示,“华为消费者业务从P6到P7这一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树立了信心。”
据徐钦松介绍,P6从去年7月份开始供货到今年4月底,在100多个国家出货量超过了400万台,这还不包括因为多种原因,尤其是零部件供货短缺、自己信心不足等问题,而损失掉的超过200万台的订货单子,通过这样一款旗舰机型的运作,加上2013年整个市场占比和销售额的提升,尤其是有了一定的盈利,这些都给予了大家很大的信心,说明华为在这个领域可以继续做下去,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这些成绩确定了华为“持续玩下去”的核心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硬件层面的核心模块、省电技术、拍照技术等已经有了自己的领先和特色,比如海思芯片的逐步成熟,使得华为消费者业务可以率先推出无线技术最领先的产品,比如率先推出支持cat4的4G产品。接下来,支持cat6、VoLTE的产品都有可能是华为全球首发,有了这样的信心和技术突破,华为消费者业务未来的高端产品将全部采用海思芯片率先走向市场。在软件层面,华为消费者业务每年有6亿美元投入,使得华为手机在软件体验方面的不断提升,比如这次发布的P7的UI比P6更稳定,体验更顺畅。
总体而言,通过研发和销售诸如P6这样的高端机型,华为消费者业务对继续推出高端而且稳定的产品有很大的信心。而且,当P6这样的旗舰机运作之后,华为越来越有信心集中能量,做产品收缩战略,而不是之前每年数百款普通机器的生产。
可以说,通过从P6到P7这一年的操盘,华为消费者业务的管理层找到了未来的走向。
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任正非在过去几年已经有三次对华为消费者业务进行批评式指导,尤其强调华为应该走自己的路,而非走三星、苹果或者小米模式。对此,余承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任总通过几次讲话,希望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华为消费者业务要坚持均衡发展,也就是量和利的均衡。”
这个均衡的意义相对比较复杂,尤其是国内大部分厂商都在追求量,追求市场份额,竞争十分惨烈。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很容易跟着大家的节奏走。而任正非认为华为消费者业务要确保走自己的路,不能跟着别人的步伐,要着眼长远,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