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07月21日   星期一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5家新能源企业“骗补”10亿被曝光 财政部将适时推补贴退坡

5家新能源企业“骗补”10亿被曝光 财政部将适时推补贴退坡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4 | 浏览:4510
文章顶部
摘要:9月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公开曝光了五个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骗补或谋补典型案例,共涉及财政补贴资金10.1亿元。

5家新能源企业“骗补”10亿被曝光 财政部将适时推补贴退坡

9月8日,财政部曝光了五个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骗补或谋补典型案例,共涉及财政补贴资金10.1亿元。后续财政补贴政策有望转向,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修订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及时提高准入门槛,适时采取补贴退坡办法等。

9月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公开曝光了五个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骗补或谋补典型案例,共涉及财政补贴资金10.1亿元。

除了业内“黑马”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榜。

通报的五家企业,都遭重罚,苏州吉姆西由于恶意骗补情节最严重,除了取消中央财政补贴资格,还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

当然,通报的这五家企业只是“冰山一角”,骗补、谋补的问题企业不在少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部署,财政部年初组织力量,对90家主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企业,虽未被公开通报,但仍将被处以罚款或扣除中央财政补贴。

新能源骗补事件告一段落,未被通报的企业算是“软着陆”,后续财政补贴政策有望转向,诸如提高准入门槛,适时采取补贴退坡办法等。所谓补贴退坡,具体包括提高补贴技术门槛,部分补贴逐渐退出等。

公开通报五家企业

2016年初,财政部对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涉及2013-2015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40.1万辆,抽查13.3万辆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的运营状态。

检查发现,一些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涉嫌骗取财政补贴,部分车辆未销售给消费者就提前申报补贴,不少车辆领取补贴后闲置。

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通过编造虚假材料采购、车辆生产销售等原始凭证和记录,上传虚假合格证,违规办理机动车行驶证的方式,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约2.6亿元。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683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约5.2亿元。

经媒体报道,一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低端”骗补行为引发舆论热议,如生产企业“左手倒右手”卖车,骗取补贴;或者技术含量不高的电池,被整装在不会投入生产运营的车上,只为套取财政资金等。这引起中央高层的高度关注。

今年1月份,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对包括财政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在内的相关情况进行自查,四部委选择部分省份进行现场督察。

核查已有结果,但报告全文、骗补企业名单并未公开。7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西安主持的一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督察报告的部分内容得以披露。马凯在会议上对骗补的行为表示深恶痛绝,指出骗补行为是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添乱,抹黑”。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财政部为了严肃财经纪律,贯彻依法治国理念,也为了回应社会关切,对这五家涉事企业进行公开通报,希望能起到警醒、整饬行业风气的作用。

其他企业“软着陆”

五家典型企业,被处以重罚。

苏州吉姆西由于恶意骗补情节最严重,被取消中央财政补贴资格,2015年生产的全部车辆中央财政不予补助,追回2015年度预拨的全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同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取消其整车生产资质。

对于另外四家企业,追回2015年度2416辆违规上牌车辆获取的中央财政补助预拨资金,并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按问题金额50%处以罚款。同时,自2016年起取消上述4家企业中央财政补贴资格。工信部将其问题车型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予以剔除。

这4家企业2015年生产销售的其他新能源汽车,由当地监管部门逐一严格审核后重新申报,确无问题的车辆可按原政策中央财政继续予以补助。至于这4家企业何时恢复执行中央财政补贴政策,视地方政府和企业整改情况而定。

除了公报的这五家企业,行业内其他问题企业不少。

骗取或谋取财政补贴的典型行为还有“有车缺电”(如本应装四块电池,实际只装了两块电池等)、“标实不符”、闲置车辆(包括卖给关联企业而非终端用户、提前谋取补贴,也包括卖给终端闲置的)等,部分将按问题金额的30%处以罚款,闲置车辆在2015年清算汇总暂扣中央补助全部或50%的中央补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锂电池企业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五家明确遭受取消补贴处罚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会影响到其电池供应商的应收账款,进而影响其财务报表,他们会担心形成坏账。

由于对行业的专项督查,2015年中央补助资金清算中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财政部获悉,2015年补贴资金的清算通知很快将下发。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汽车属于国家战略新兴行业,企业发展主流还是好的。出于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对几家企业进行曝光,对行业起到震慑触动效应;其他未公布的问题企业,不能全部定性为骗补,但也有相应的惩治措施。

适时采取补贴退坡办法

财政部数据显示,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34亿元。据督查报告数据,地方财政2013-2015年拨付补助资金合计200多亿元。

公共财政资金被骗取或违规谋取,是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财政资金该如何更好地投入?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