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德国宣布全面“弃核”。在此背景下,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该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也因此在当时骤然清晰起来。
但三年过去了,德国国内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回报难以“匹配”投资者的高预期,导致投资额出现下滑,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面临“褪色”危局。
梦想冲撞现实
普罗康(Prokon)是一家在德国北部开展业务的可再生能源上市公司。4月3日,该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其员工已自发延长工作时间并放弃半数周末,也就是以“连续工作12天,每天工作12小时”的工作模式来避免公司陷入倒闭。
“发展可再生能源不仅能赚钱,还可以为环保做出贡献,”普罗康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CEO)卡尔斯滕·罗德博图斯的这番话,以及关于公司“实质上仍十分健康”的声明,是他本人在发布会现场得到员工热烈掌声的仅有理由。但会下,他面对的却是公司大股东越来越多的“兴师问罪”甚至“拂袖而去”。
大股东的愤怒可以理解:他们向普罗康公司提供了高达14亿欧元(约合19亿美元)的资金支持,是因为相信罗德博图斯“连续20年6%回报率”的高回报许诺,或至少“能在退出时全额收回最初投资”。可现在,普罗康公司不仅无法兑现高回报承诺,连全额退回投资都有可能导致其自身倒闭,于是才有了该公司员工自发更改工作模式、平均每周工作72小时的一幕——他们不想令7.5万名公司股票持有者失望,更不想让自己失业。
当然,大股东决定投资普罗康并非仅源于罗德博图斯的“一面之词”,在德国宣布全面“弃核”之时,该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愿景足以吸引任何一名有实力的投资者,即使当年全德可再生能源企业员工每周都只工作40个小时而已。
从20%到2.5%
与普罗康公司“命运”类似的德国可再生能源公司并不在少数。例如拥有35个风电园区、总装机31万千瓦并在股票市场上募资4.7亿欧元的Breeze Two能源公司,就曾向投资者许诺其年度回报率将在5.3%至6.1%区间内。但事实上,该公司却在2008年和2011年遭遇损失,并在2011年底负债2.055亿欧元。
据德国风能协会投资委员会主席魏纳·达尔多夫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德国相当一部分可再生能源项目采用的是闭合式基金募资方式,即接受固定数量的投资者资金,并在一般为20年的运营周期内每年分红。但目前,其中半数项目的运营企业无法兑现每年分红的承诺,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基金投资者将“保本”都当成一种奢望。
数据显示,原本被期望年度投资回报率最高可达20%的德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目前的平均年度投资回报率仅为2.5%。现年63岁、自2002年开始就一直供职于德国风能协会投资委员会的达尔多夫指出,2.5%的平均年度投资回报率意味着德国可再生能源项目基金投资者在10年时间里的回报率是25%;但从1990年开始担任风能项目顾问的25年从业经验告诉他,投资者的相应期望值“应在60%至80%的区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