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是能源行业永恒的主题,更是今年的“热词”。尤其是近期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的消息不绝于耳。电改十几年来,问题还是那些问题,可能并没有本质变化,但对问题认识的程度,却可以不断提升。改革如战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煤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天然气……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且听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对电力发展现状和问题一一道来。
电力供应“冰火两重天”
截止2013年年底,国内发电装机达到12.57亿千瓦,人均装机0.92千瓦。这个新数字是对之前快报数字12.47亿千瓦进行了修正。
从1882年中国有电力开始,实现第一个1亿千瓦装机花了105年时间,第二个1亿千瓦花了8年,第三个花了5年,第四个用了4年,以后基本上一年一个台阶。电网规模持续扩大,2013年年底全国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155.4万公里,公用变电容量48.3亿千伏安。从结构上主要是配网,110千伏及以下线路占总线路长度的65%,占变电容量的42.5%。
国外配网的比重一般大于主网。我国的电网投资结构是失衡的,配网投入远小于主网。这和国情有关,也和重视程度有关。
无论是电网并网还是发电总装机、全社会用电量、还是水电和新能源,国内电力行业的各项指标陆续成为世界首位。2013年全社会用电量是5.34亿千瓦时,人均3935千瓦时。
现在国内基本上不缺电,但局部地区受电网制约和天然气供应紧张影响。2014年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电力富余,与局部供应紧张并存。今年海南和西藏缺电相当严重,而东北有2000多万装机送不出来。
核电和水电是解决能源问题核心
能源发展进入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既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又和世界的能源技术革命、能源市场和能源地缘政治正发生重大变化密切相关。能源需求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能源绿色转型加快。能源安全问题更显突出。油气对外依存度未来还会提高,对外依存度超过50%是不是意味着能源不安全?什么比例安全还说不好,但进口渠道单一对能源安全很不利。
对电力系统来说,新的一轮风电、太阳能的大发展对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我们把这些能源叫做“优质能源劣质电”。它是环保的低碳的,但是昂贵的,对电力系统是不友好的。用户需要的时候往往发不出来,不想用的时候又很多,所以需要别的调峰电源支撑。
能源发展正在进入生产和消费革命新时期。2013年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在对电力工业的发展态势和布局带来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带。但是形势也会发生变化。现在这些地区对煤电是严格控制的,以后是不是就不搞煤电了?新的近零排放电厂出现后,可能煤电又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长期靠行政、计划、考核的手段是不行的。可能带来的后果是,凡是考核的指标,就很容易出现水分,不考核的,就比较真实。
能源供给革命,关键是核电和水电,这才是解决十年内中国能源问题最核心的东西。水电和核电能够做到全社会成本比较低,能促进经济发展,做到用户可承受,所以在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里,应该优先发展水电,大力发展核电。
大库容量水电站不是越多越好
水电是技术成熟,成本较低的绿色发电,安全性、经济性和灵活性都较高,要放在优先开发的战略位置。要提高水电开发程度,向西南水电基地转移,科学处理好移民安置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否确保2030年左右基本开发完毕?根据调研,2020年达到3.6亿千瓦(67%)没什么问题,2030年达到4.5-5亿千瓦,开发程度超过80%,除西藏外水电资源基本开发完毕。
现在水电对生态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主要是引水式的发电。就是把一条河流的水拦蓄引水发电后,流入另一条河流,原来河流下游时常干涸。未来应该禁止开发引水式发电。过去的引水式发电,要根据情况逐步解决。此外,现在河流梯级开发立足于全部开发利用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对未来水电开发进行规划,大库容量的水电站不是越多越好。大库容电站是需要的,但是对生态影响较大。在一些敏感地区,应该保持若干段生态河流,不再布局水电站,也是应该优先考虑的。比如西藏的水电资源技术储量一亿多千瓦,未来是不是一定开发到100%的程度?可能开发到50%就可以了。
还有经济性的问题,目前水电开发成本已经大幅上升,达到0.4元、0.5元。但相对风电、光伏,水电的经济性还是比较好的,而且水电对电力系统是友好的。要超前谋划水电开发和规划外送通道。战略开发重点在西南水电基地和国际河流。科学规划布局抽水蓄能电站和储能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