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七大战略型新兴产业之一,却命运多舛。在经历了一度的辉煌和井喷式上升之后,如今显现颓势。继年初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因亏损而被关之后,该行业日前再次报忧,天威保变近日公告称,预计2013年度亏损52亿元,另外天威硅业欠天威保变到期债务已达8亿元,而天威硅业已资不抵债、丧失持续经营能力,决定以债权人的身份申请天威硅业破产;中海油更将旗下亏损的煤化工公司—中海油化学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接连告急,也许预示着这个产业将在低谷中长期徘徊。那么,其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出路在何方?为此,中华工商时报采访了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
亏损企业扎堆关掉?
对于中海油决策层决定收缩新能源业务,解散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海油新能源”)以及将出售旗下煤化工公司,林伯强表示,他已获悉此事,不过他得到的消息是,该公司将被关掉,而不是解散。至于关掉的原因,无非是亏损和过剩,这已成为新能源产业内的普遍现象。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及天威硅业之前,已有数家新能源企业报亏。2013年2月,比亚迪(002594,股吧)曝出新能源业务出现“大失血”。2012年3月,中航重机(600765,股吧)年报显示,该公司2011年业绩低于预期,最大影响因素为新能源业务大幅亏损。2012年7月公布的该年度中国500强亏损公司中,共有21家亏损公司,其中中国远洋控股亏损最为严重,7家新能源企业累计亏损160.61亿元。2012年3月,保利新能源公布截至2011年12月底止全年业绩,期内亏损扩大至11.5亿元……
至于中海油新能源公司为何关掉、天威硅业为何被申请破产,林伯强坦言:“新能源业务不赚钱是直接原因。”中海油的新能源业务主要包括风电、煤制气、动力电池、生物质能、太阳能及氢能,这块业务一直被中海油列为其六大业务板块之一,其中风电行业能挣钱的寥寥,因此中海油放弃风电业务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中海油在新能源业务上的投资超过百亿元,但除了2012年扭亏实现盈利外,其他年份均在亏损。中海油放弃风电等新能源业务,将把精力放在其他的领域,例如页岩气和天然气业务,因为近年来气价有明显上升,而且未来天然气上行之势也明显。
对于亏损原因,天威保变的解释称,因为所属新能源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公司于报告期内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导致2013年出现较大亏损。天威保变日前公告称:“预计2013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亏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亿元左右。”有媒体因此将天威保变称为“A股新一代亏损王”,并称其正筹划着如何从新能源领域出逃。去年10月起,天威保变计划将旗下3家风电公司和1家光伏公司置换出去,同时又以债权人的身份申请1家控股光伏公司破产。
林伯强同时表示,不光是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天威保变以及上述几家企业,实际上整个行业都处在无法盈利的低谷,依靠政府补贴生存。2012年和2013年,全行业和全产业链都无法盈利,正成为眼下中国新能源业的最大问题。“政府补贴多企业就赚钱,补贴少就赔钱。”林伯强坦言,“在中海油新能源公司之后,在短期内还将有新能源企业关掉,其中将不乏龙头企业,整个行业都亟待回归理性和均衡发展,该关的就得关掉。”
压缩成本&财政补贴
“说得直白一些吧,只要是不赚钱、亏损,即使是龙头企业也可以关掉,但无论如何政府不能让新能源产业垮掉。”林伯强说。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