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着国家政策不断出台扶持,我国光伏制造产业近年来迅速崛起,但质量问题依旧是行业发展的“拦路虎”,光伏行业标准出台刻不容缓。
光伏产业链主要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系统及并网等,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组件和电池由于技术门槛低、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近年来光伏组件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一般应运而生。
我国光伏产业产品质量、使用寿命不过关
随着国家不断出台扶持政策,光伏行业发展迅速发展,但组件质量成为产业继续解决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行业内约有400余家光伏组件生产公司。各个组件生产厂家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价格也相差甚远,一些组件在野外实际应用中,短短几年的使用就出现了组件转换效率降低、背板变色、背板损坏及EVA发黄、起泡、热斑效应,还有接线盒烧损等问题。不仅产品质量堪忧,使用年限也毫无保证。25年是国内光伏组件生产商普遍宣称的使用寿命,国内生产商普遍都有25年功率保证的承诺,但事实上,目前很多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达不到10年。
多样化标准需紧急出台
尽管光伏行业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评估标准,但光伏质量标准在很多方面体现的并不成熟。因此市场对于标准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单一组件标准无法适应不同气候区域。中国的气候相对较复杂,甚至有些地区气候比较极端。在这么多气候区只用一个标准来考核组件质量并不合适。业内人士认为:环境严苛的区域对组件质量的要求就高,而那些环境温和的区域对组件质量要求没那么高,如果再用最高的标准去要求,反而会造成成本的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