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插电式混合动力豪华汽车制造商菲斯科正式结束破产保护状态。它的新主人、中国的万向集团,终于可以开始着手带领菲斯科东山再起了。
7月28日美国特拉华州破产法院正式批准了菲斯科(Fisker)破产出售后的清算方案。清算方案被法院正式批准是一个里程碑似的事件,明确地为与“小超人”李泽楷的恩怨画上了暂时的句号,并使得菲斯科的债权人、供应商、经销商分到多少钱的切身利益问题得到确认,还关系到这些菲斯科的利益相关者未来能否愿意继续与菲斯科合作,帮助菲斯科实现重启生产、新产品开发以及供应链和营销体系再造的大问题。从更大层面来说,这关系到万向从一个跨国零部件供应商升级为跨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商的身份问题。
历程回顾
菲斯科自去年10月22日提交破产保护申请以来,围绕菲斯科竞购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先是万向美国2013年年中对奄奄一息的菲斯科发起收购,身为菲斯科董事的李泽楷和David Manion因“有自己的特别考虑”而拒绝了万向的提议。后李泽楷成立混合动力技术公司(HybridTech Holding)以2500万美元的折扣价格购得菲斯科所欠美国能源部1.68亿美元贷款义务,取得了菲斯科的优先债权人地位。后李泽楷混合动力提议以信贷竞标(Credit
Bid)+债务人占有资产融资(DIP)以及少量现金的方式收购菲斯科,遭菲斯科近7000名无抵押债权人的强烈反对,后债权人推举万向与VL组合再次通过假马竞标介入菲斯科收购;法院最终驳回李泽楷混合动力的竞购方案,转而批准菲斯科采取资产公开竞标拍卖的方式出售,经过“三天三夜美国资产拍卖史上少有的19轮竞价举牌后”,万向VL最终以1.492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拍得菲斯科资产。此后李泽楷混合动力以有抵押债权人身份提出异议,双方在法院围绕如何清偿进行了数月诉讼与听证,最后各方达成和解,万向收购菲斯科所付出的1.49亿美元中的1.2亿现金部分李泽楷混合动力分得了1亿美金,近7000家非抵押债权人共分得1650万,万向自己因承接了现有菲斯科车主的保修合同而分得350万美元。
至此,菲斯科破产保护正式完结。万向下一步将开始积极筹备菲斯科的恢复生产。而李泽楷混合动力也赚得盆满钵满,目前正计划与克罗地亚的电动跑车制造商Rimac合作,力图共同打造成第二个特斯拉。
复兴大计
万向在去年年底收购菲斯科时曾向破产法院公布过一份收购菲斯科后的《复兴计划》,但时过境迁,过去八个月里发生的种种变化,让许多原来的计划只能停在“计划”的层面了。
根据《复兴计划》,万向计划首先四个月内也就是在2014年4月左右恢复卡玛(Karma)在芬兰代工厂Valmet的生产。此计划因破产清算的过程跌宕起伏而被迫推迟,万向美国CEO倪频后在今年2月份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年内将重启Karma汽车生产”,计划由四个月变成了一年,足以说明万向管理成逐渐认识到重启生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芬兰恢复生产后,万向计划将生产逐渐从芬兰转移到其美国合作伙伴VL汽车的密歇根的工厂。VL汽车是通用汽车前高管Bob Lutz建立的改装厂,主要业务是将Karma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用汽油机替换掉,将其改成汽油驱动的超级跑车,并取名叫Destino。万向VL组合共同竞购菲斯科,目的就是未来组建既生产新能源跑车卡玛、又生产内燃机驱动跑车Destino的综合整车生产公司。然而,世事难料,就在VL与万向提出联合竞购菲斯科后仅仅一个月后,VL汽车正式并入由华人企业家王晓麟任董事长的威蒙积泰(WMGTA)汽车公司,而Destino则摇身变成了威蒙积泰公司继GTA、Saleen之后的第三个品牌。VL的“叛变”让万向措不及防,原来将Karma生产由芬兰转移到VL美国工厂的计划落空。与此同时,鉴于中国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不断推出,一个将Karma直接转移到中国生产的计划也在形成中。
车型开发方面,万向计划投入资金,设计和开发菲斯科第二代车型(GENII)和未来GENX概念,开发新型电池、动力总成和插电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弥补缺乏核心技术的短板,取代原来在量子技术世界燃油系统公司Q-drive系统上“小修小补”而成的EVer电动传动技术;引入万向量产的汽车零部件以降低成本。学习大众汽车平台化设计语言,建立通用的汽车设计平台,推出同底盘多车身的全面开花策略,迅速推出包括跑车、Cross、SUV、VAN、卡车等在内的多种车型。目前此计划在积极推进中,菲斯科全新网站上(thenewfisker.com)上Atlantic眩目的照片说明了一切。
根据根据万向《复兴计划》,万向计划把2012年收购的A123电池列为未来菲斯科汽车的唯一电池供应商,将收购A123的成果无限放大,尽快恢复并扩大下一代纳米磷酸盐EXT(NanophosphateEXT)锂离子先进电池的生产,满足未来菲斯科商用混合动力车的需要。实现菲斯科-A123的产业链一体化。值得注意的是,A123电池过去几年在卡玛上的表现似乎让万向意识到把宝完全压在A123上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