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财经8月3日北京报道(记者 李阳) 国务院公布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相关上下游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头顶新能源“光环”的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辉能源)令人充满期待。可自招股书披露以来,围绕该公司毛利率逐年下滑、信息披露存瑕疵等忧虑令其上市前景蒙阴。
4月21日,鹏辉能源披露招股书,拟登陆创业板,发行不超过21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8400万股,保荐机构为华林证券。鹏辉能源主营业务为绿色高性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以锂系列电池为主,主要产品有锂离子电池、锂铁电池、锂锰电池及镍氢电池。
招股书显示,2011年至2013年鹏辉能源营入分别为4.29亿元、5.44亿元、6.68亿元,净利分别为4766万元、5106万元和5681万元。从中不难发现,公司营收呈稳步增长态势,净利润增速平缓。同时,公司毛利率出现下滑势头,2011年2012年为26.33%、26.34%,2013年则降至24.37%。(这是在逐年下滑吗?至少2012年的毛利没有下滑吧,还是数据错了?)
公司在招股书中也坦承,电池行业技术更新很快,不断有新的产品投入市场,影响原有产品的毛利率水平。业内专家认为,如果公司不能通过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来抵消价格下降的风险,或者无法持续推出新产品进行产品结构的升级,产品售价的下降将导致产品毛利率的下降并最终影响发行人的整体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净利增速平缓、毛利率逐步下滑的同时,报告期内鹏辉能源的关联交易激增,且在信息披露上存有瑕疵。关联交易向来是阻碍企业上市的一大“拦路虎”,许多拟上市企业都折戟在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中,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些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或是粉饰业绩等行为。
大公财经记者查阅招股书发现,在鹏辉能源的“前10大客户情况”中,公司2013年第一大客户深圳市海雷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海雷新能源”)以及深圳市亿力能电池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作为关联方,合并列示作为鹏辉能源的第一大客户。
据招股书中所载,2012年两家合并的采购金额达到1145.58万元,占鹏辉能源主营业务收入的2.1%;然而2013年两者对鹏辉能源的采购额就暴涨近一倍达到2249.96万元,占比达到3.37%,排名从第9位一下子蹿升到第1位。
资料显示,海雷新能源是中国最大的电池生产厂家之一,主要生产聚合物锂离子、锂离子、镍氢、镍镉充电电池,锂锰、锂亚硫酰氯、环保碱性电池、成品电池及充电器等,是中国品种最齐全的电池制造商。
值得一提的是,鹏辉能源业务员李军舰在2012年5月17日至2012年7月27日之间曾持有海雷新能源30%的出资额,除此以外,招股书并未披露任何关于海雷新能源的信息。对此,鹏辉能源仅在招股书中披露了海雷新能源曾经由其员工持股30%,而2012年7月底后该员工李军舰到底是离开了鹏辉能源到其他公司任职,还是转让了海雷新能源的股权?鹏辉能源未做出充分的信息披露,并引发外界种种猜测。
信披不实和信披违规是监管部门重点打击打击的对象之一。据相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及地方证监局高度重视投资者对信披不实和信披违规的举报。相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将按照信访条例等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证监局要求公司自查、中介机构核查及现场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关措施。
其中,经核查,上市公司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将采取关注函等日常监管措施,提醒公司改正并完善;上市公司涉嫌违规行为的,则是采取责令改正等行政监管措施;上市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将移交稽查立案。
另一方面,截至2013年底鹏辉能源应收账款达到1.92亿元,占总资产的28.39%,占流动资产的42.98%、营业收入的30.33%,也相当于合并净利润5681.21万元的近4倍;其中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余额的94.86%。
而海雷新能源应收账款就达到1080.42万元,占总额比例为5.33%,相对于2077.21万元的采购额,就是说海雷新能源对鹏辉能源的采购额有超过一半尚未付款。
对此,某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大公财经表示,“鹏辉能源大客户的采购金额变动也的确比较大,加上其高额的应收账款,公司很可能存在“粉饰业绩”的嫌疑。经过“粉饰”的业绩却是增收不增利、毛利率下滑的状况,这可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公司业绩下滑的幅度可能高于人们看到的数字。”
针对前述问题,记者致电并发书面采访给鹏辉能源,但截至发稿,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有国家政策扶持,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卷入毛利率下滑、信披遗漏、“粉饰业绩”等舆论漩涡,鹏辉能源在上市之路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对此,大公财经记者将继续保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