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烈初,江苏常州人,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60年获德累斯顿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第一剑:有人说,低速电动车不是新能源车,而是没有技术、安全性差、扰乱交通秩序的垃圾车。某些行业内的领导,就持这样的观点,说低速电动车的技术含量为零。此种说法我坚决不认同,什么样的技术才是先进的技术?电动汽车不同于传统汽车之处是因为动力总成不同,大家一致认为电池、电控、电机三大系统及充电装置是电动汽车的特点,而低速电动车也是由这三大系统组成。说低速电动车不是新能源车实在没道理,说明他们不懂电池、电机,根本就不懂电动汽车。但他们是“当权派”,说话有人听。我已经是过去时了,但是意见还是要表达的。
第二剑:反对低速电动车的声音主要是来自代表主流汽车厂的专家、学者和官员。他们豪言要做高端电动车,更有甚者大呼要制造“中国的特斯拉”。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很可笑,中国的国情与国外不同,“特斯拉”绝对不会出现在中国,因为它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这其中包括使用国情和生产国情。我们的上层相关部门不去考察低速电动车的实际运行情况如何,经济效益怎么样,就妄下谬论,实在不可理喻。我们的有关部门这么多年都没搞好中国的传统汽车,如果不转变方法,我看恐怕也搞不好中国的电动汽车。
第三剑:究竟该发展什么样的电动车、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应该交由市场来检验,市场来决定技术路线。对于我个人来说,不深入到厂家、车间去考察其真实情况就发表观点,心里总觉得不踏实。那些整天说低速电动车不好的人,根本就没有走进厂家去了解低速电动车的真实技术情况,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第四剑:发展什么样的电动车应当基于中国国情来考虑,特斯拉是富人的玩具,而低速电动车是解决大多数老百姓的需求,难道我们服务的对象不是广大人民群众而是那些富人吗?低速电动车是目前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因为它满足了当下老百姓的出行需求,老百姓需要这样性价比高的产品,这一点,从当前低速电动车在全国的保有量即可看出。
第五剑:像山东省政府进行的一系列整顿措施其实是好事,目前这个市场太乱,整顿之后会形成更好的发展格局。但是,乱了不要怕,乱了去治理,治理完了还乱,那就再治。乱跟治其实是相对的。我所说的治不是去限制去禁止,而是去引导去规范。我们国家的政府部门有个很不好的习惯,面对新生事物,总是要先去限制、去禁止。闹到后来,限制不住、禁止不了了就走向另一个极端,直接扔下不管了。我坚决不同意政府放手不管,政府的职责应当是正确引导,由市场竞争机制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第六剑:低速电动车的标准就应该遵循“先地方后国家”的原则,如果只靠国家有关部门,那么低速电动车的标准一辈子也出不来。而目前山东低速电动车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加上山东省政府支持低速电动车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应将山东作为低速电动车的示范省,如果在山东示范成功了,那么山东之外的其他各地方政府再向山东看齐。
第七剑:电动汽车的发展要多样化,不能仅用一个法规来限定、限制它。我们应当做适合不同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低速电动车符合老百姓的需求,我们为什么不去满足它?实际上,低速电动车是从二轮、三轮电动车进化而来的,它是民营企业在没有国家财政支持,没有补贴,甚至上不了目录和牌照的情况下发展的,生命力很强。尽管还有很多缺点,但市场已经将它接纳。难道我们的政府不应该因势利导,让政策跟着市场走吗?我认为低速电动车在产业化上就应该遵循市场。
第八剑:山东省出台的标准叫板国家政策是有道理的,国家有关部门不是没拿出政策吗,那么这个行业只能靠地方独立标准来自律了,山东做成了大家就干,山东没做成大家就不干了,这不是很合理吗?国家有关部门既然不让地方试点,那么地方政府就要敢于尝鲜,自己试点,别怕担责任,其他地方政府应该向山东学习。
第九剑:规范管理,通俗来说就是准不准上路,这是国家相关部门的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也必须遵守国家的管理规范。但现在没有规范,没有管理,有的只是阻力和限制,低速电动车的发展要冲破这层层阻力才能够得以实现。此前的电动二轮车和农用车所走过的路,从没有规范到有规范,产业获得大发展,国家也获得了税收,安排了就业,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上层部门不懂得怎么设计电动四轮车的管理,完全可以参照国外的一些管理办法。美国51个州里面有47个州统一了低速电动车标准,这既解决了企业准入门槛的问题,又解决了产品评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整个低速电动车产业走向成熟。
(本文根据《新能源汽车新闻》杂志的采访录音整理,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