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燃料电池商业化之路渐近 大规模产业化可期

燃料电池商业化之路渐近 大规模产业化可期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4 | 浏览:5511
文章顶部
摘要:在理想的状态下,只要五分钟,车主就可以给电池灌满燃料,而不是等上几个小时来充满电——这就是燃料电池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的最大优势。

燃料电池车:商业化之路渐近 大规模产业化可期

  日前,丰田汽车公司对外宣布,计划今年9、10月在欧美市场出售mirai燃料电池汽车。这条消息顿时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这意味着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之路曙光已现。

  在理想的状态下,只要五分钟,车主就可以给电池灌满燃料,而不是等上几个小时来充满电——这就是燃料电池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的最大优势。

  燃料电池汽车也是电动汽车,只不过“电池”是氢氧混合燃料电池。当然,和普通化学电池相比,燃料电池需要补充氢气。

  应该说,作为汽车大国,中国发展燃料电池汽车,无疑具备相当优势。那么,中国的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情况如何?有哪些因素制约其产业化、商业化之路呢?日前,在由电动汽车百人会组织的沙龙上,众多学者、汽车厂商代表就此进行了深入研讨。

  进入商业化诱导期

  由于常规能源的日渐匮乏和排放标准的日益严苛,燃料电池汽车(氢新能源)将有效降低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并减少碳排放。目前,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成为世界的一大潮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向记者指出,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跟锂电池完全一样。“但是跟锂电池不同的是,燃料电池发电工作方式类似传统的内燃机,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清华大学教授李建秋向记者介绍,燃料电池是开放体系,氢和氧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到电堆里面,所以它的密封和存储比较关键。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有各自的优缺点,行驶里程短,电动汽车的成本会低一些,但对于长里程,燃料电池汽车则更具优势。

  从历史来看,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走过好几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科研人员发现燃料电池在汽车启动后便很快衰减,随即开始进行攻关。在第二阶段,科研人员主要解决燃料电池的可靠性、耐久性等问题。“现在,应该说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主要是进一步降低成本和铂(pt)的用量,同时加强加氢站的建设,实现燃料电池车的商业化。”衣宝廉说。

  目前,国际上几大知名汽车厂商如通用、丰田、戴克和现代,其研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都可以跟现在的内燃机进行互换。相关数据统计,使用燃料电池的大巴车的寿命已经超过了1万小时,小轿车已经超过了5000小时,达到了国家对汽车的要求。

  那么,这种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如何?和传统汽车相比有无优势呢?

  按照美国能源部的估算,如果量产50万辆的燃料电池汽车,每台汽车的燃料电池的成本接近40美元,其价格将会大大降低。如果用户购买燃料电池的轿车,按照100公里一公斤氢气来估算,费用约为20元人民币,比传统汽车加油的费用要便宜。

  2014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氢燃料电池车普及促进策略》,将氢燃料、氢燃料电池车相关的国际技术标准引入日本国内,并将其作为国内氢燃料电池车行业标准。这说明在国家层面,日本已经在大力推进燃料电池汽车。

  “今年,丰田的未来车已经宣布实现了商业化,现在订货已经超过了1500辆。”衣宝廉指出,从国际上来看,燃料电池车现在正进入一个商业化的诱导期。

  中国已经全面布局

  那么,对于燃料电池汽车,国内的研发水平及应用情况又是怎样的?

  事实上,在国家层面上,我国早已意识到燃料电池汽车的先进性。科技部连续出台了多个五年计划,对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包括燃料电池汽车以及氢能技术的研发给予了专项经费的支持。“就中国的燃料电池研发技术来说,在前面三个五年科技计划支持下,我们基本上掌握了零部件和平台技术,但是我们在规模化、标准化、一致性方面还不够。”李建秋说。

  在国内汽车企业中,目前上汽集团也在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比如荣威750和荣威950。

  “燃料电池汽车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此外,它能够有效利用工业废氢。”上汽集团燃料电池整车项目总工程伟指出,上汽集团一直贯彻国家能源战略,瞄准汽车驱动电气化趋势,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升级,“2014年,我们开发的荣威750燃料电池汽车参加了整个全国巡游,西线、北线、南线跑了接近1万公里,西部最远到了拉萨和日喀则,经受住了不同路况、气候、海拔的考验”。

  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中心主任章桐指出,中国现在已经具备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很多条件,“燃料电池汽车本身也是纯电动汽车,跟目前国内大规模推广的(锂电池)纯电动汽车有很多共同之处,我们有很强的行业技术支持。此外,国内从2000年开始做燃料电池汽车,在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方面,包括氢气的生产、加注、运输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经验。尽管技术方面不一定是最领先的,但是相应的条件已经都有了”。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