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3日,一则消息令关注新能源汽车的人们眼前一亮: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宣布,将对外公布特斯拉全部专利,鼓励所有汽车制造商都来关注、使用特斯拉的专利技术,从而推动全球绿色汽车事业的发展。
在高度保密的汽车行业,这一决定使得特斯拉获得极高赞誉,但迫使马克斯开放技术的并不只是一些高大上的理由—某种程度而言,这是由特斯拉正面临严峻的发展现实难题决定的。
尽管在概念上红透半边天,但自特斯拉推出首款Roadster电动跑车至今,已过去7年有余,然而仅看美国这一全球电动汽车最大市场的市场占有量,其总比重也未及1%。除了特斯拉自身定位偏高端之外,后期充电、泊车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也令消费者敬而远之。
况且,全球汽油价格逐渐趋稳,用户没有迫切的理由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即便是在政府大力推行电动车的中国,特斯拉的境况也并不佳—尽管订单不少,但其所面临的充电问题眼下没有解决的方案。(特斯拉的充电与中国标准充电桩不符合,且无法与国家电网达成供电协议。)而且,它也面临着销量可持续增长的困境。
为了扭转局面,特斯拉一方面在寻找合作伙伴,另一方面推出了“超级电池厂”项目,意欲通过掌握电动汽车核心之一的锂电池来把控生产节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真正让电动汽车进入大众市场。
马斯克意图通过超级电池厂的计划,令特斯拉到2020年能实现年产量超过50万辆车的目标,但很难说会有那么多愿意买单的客户。且在抛出电池厂计划之后,下一步的生存仍是难题。如此种种,特斯拉的现实和未来都让人难言乐观。
正是在这些原因的推动下,马斯克才选择了走今日的“险棋”。以互联网思维造车的马克斯显然知道开放对于特斯拉的意义。除了迅速获得令名,这也是将新能源汽车迅速市场做大的捷径。
在互联网企业中,开源式思维曾让苹果的Mac OS X、维基百科(Wikipedia)、集资网站走向成功,把开放专利作为支点,翘起整个电动汽车产业,远比凭一己之力普及电动汽车容易。
开放技术的背后还有一个野心,特斯来在未来可能成为行业的标准的制定者。比如开放特斯拉超级充电站系统的设计技术,以便建立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都能采用的技术标准,但其他电动汽车商需要接受特斯拉超级充电站的经营模式。
眼下,特斯拉汽车的电池工厂还只是起步,届时它的锂电池产量将超过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电池工厂。也许等电动汽车的蛋糕做大的时候,特斯拉就要开始卖电池了,或者依靠Super charger电动车充电网络赚钱。
特斯拉的心思,并没有那么单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