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噪全球的特斯拉电动汽车近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销售。这一“鲇鱼”的到来,使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下子热闹起来,不仅资本市场“特斯拉概念”大热,而且汽车行业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家对特斯拉迅速展开了阻击战。
最先反应的当属万向集团,继收购美国A123锂电池公司之后,又收购了与特斯拉齐名的菲斯科。这意味着万向集团未来可望进入电动汽车整车生产领域,整合从美国收购的资源,成为特斯拉的强劲竞争对手。金华的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不少,众泰Z100EV电动汽车3月1日首次亮相济南展览会,它是继众泰5008EV、M300EV之后又一款新能源车型。康迪则联合吉利集团推出纯电动轿车。
那么,起步较早的金华电动汽车业能像特斯拉一样风生水起吗?
金华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全国领先
先不要妄自菲薄。金华是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目前已推广纯电动汽车600余辆,预计2015年达2000辆,新建充换电站5座、换电站12座、公交车专用充电站1座、充电桩110个,建立15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网点,初步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体系。
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企业一直被高投入和长期亏损所困扰,产业化看上去还遥不可及。
据了解,特斯拉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领先,也在于运营模式创新。特斯拉在商业模式方面有很多颠覆性创新:第一,具有硅谷基因,用硅谷的思维打造团队;第二,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第三,颠覆传统的营销模式。“特斯拉强调技术、时尚、环保的融合。”浙江康迪车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应进锋认为,特斯拉的思路是把电动汽车打造成富裕阶层乐于消费的“时尚玩具”,在营销上采取的是“饥渴式销售”。
由于电动汽车价格高,技术、市场配套等方面尚未成熟,所以创新商业模式显得十分重要。其实,金华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在全国是颇有名气的:众泰新能源汽车重点在出租车、租赁车领域进行商业化推广,采用“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绩;康迪车业在与吉利控股合作后,所生产的电动汽车定位小型化,并将尝试换电池、租赁等商业模式。
应进锋告诉记者,康迪电动汽车目前正在主推“微公交”概念。“微公交”是由吉利控股集团与康迪科技集团联合在国内首创的“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所谓“分时租赁”,就是以小时为单位出租汽车的使用权,人们可在一个租赁点租车,在城市任何一个网点归还,再供其他用户使用。使用者只需出示自己的驾驶证,并填写一张租赁合同,再通过信用卡支付1000元押金,就可以开车上路了。
海南、山东等地政府部门对这一模式很感兴趣,要求提交进一步合作方案。“这一模式较好地弥补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等技术上的不足,为破解我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化难题提供了一种选择。”应进锋说,“我们的目标是开发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的电动汽车,而不是生产少数富人的玩具。”
特斯拉的技术比我们先进吗
特斯拉电动汽车展示了神话般的数据:百公里加速只要4秒,最高车速可达20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可达近400公里。当电量耗尽,可通过3种方式充电,分别是家用110伏电源、高效充电器和超级充电站,使用家用电源充电1小时可行驶50公里,使用特斯拉提供的专用高效充电器充电30分钟可行驶50公里,使用超级充电站充电1小时可行驶480公里……
记者从康迪车业得知:2013年12月中国纯电动乘用车总产量为6165辆,其中康迪的两款纯电动轿车产量居前两位,合计超过2500辆。“我们还在很多地方布局,扩大产能。”应进锋说。
业内有很多人认为,电动汽车产业化关键在于技术突破,依靠技术突破把电动汽车价格降下来,那才是电动汽车真正开始产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