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通信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掀起了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热潮,这也让互联网和智能家庭的关系愈加紧密。拓墣产业研究所表示,手机及平板电脑30%的高增长率,将在2013年落幕,未来穿戴式电子产品将成为产业新的增长动力。如何通过互联网与通信技术,将软硬件整合、移动互联的概念引入数字家庭,是企业能否华丽转身的关键。
经过多年发展,智能终端除了在硬件规格上有所提升,其他的创新已逐步减少。在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下,各项应用层出不穷,应用和内容成为智能终端创新的动力。除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销量快速增长外,电视也逐步植入互联网功能,如各种交互、游戏、应用商城等,以提升产品附加价值。
智能手机在中国的销量迅速增长,拓墣预计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3.55亿部,年增率17.5%,井喷态势明显。智能手机的快速增长,使手机厂商及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将触角延伸至移动领域,构建自己的移动生态系统,来吸引用户,并使用定位服务、商户资源、第三方支付等平台等达到获利目的。
随着4G牌照发放,电信运营商可能改变过去在3G领域三分天下的局面,目前中国移动拉拢各大IC厂商加入TD-LTE阵营。在4G时代,中国移动明显已摆脱终端芯片的劣势,有望在4G竞争中重现辉煌。4G速度比3G有不小的提升,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小的延迟将提升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用户体验,增强厂商的获利能力。
另外,手机游戏、移动广告、移动电商(O2O)服务也是移动互联领域的重点。随着手机游戏和社群网络的紧密结合,2014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超过140亿元,近3年平均增长率达50%左右。拓墣表示,2014年将是移动电商的爆发元年,其中O2O+LBS将是重点。
随着体感设备、语音控制、眼球追踪、脑波感应等新颖技术的相继推出,穿戴式设备已成为国际大厂下一波较劲的新战场,包括苹果、谷歌、宏达电、微软、三星、索尼等,皆投入相关产品研发。拓墣预测,1~3年,穿戴式产品可分为两条发展路线:一方面是特定专业领域应用,以生理监测、健康规划、运动管理等为主;另一方面是像索尼和Pebble所推出的智能手表,通过与手机的连接实现各种功能,包括简讯阅读、来电显示、音乐播放、观看社群网站等,或像谷歌眼镜一样,可实现拍照、录像、导航等功能。虽然这类产品并不具备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一样全面的功能,可是穿戴设备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使用方式。
拓墣表示,穿戴式设备虽无法立即取代移动设备,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特定的服务,也可和移动设备相结合。但是,目前穿戴式设备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放眼未来,穿戴式设备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其产品型态也不会局限于手表或眼镜,可能是任何个人随身穿戴的物品,整合各种功能与服务,成为另一个可以取代手机、平板电脑的个人智能终端,并融入到人们的智能家庭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