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日凌晨约1时,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南岭村一栋6层居民楼因一楼爆炸引发火灾,造成5人死亡。火灾事故的罪魁祸首,初步锁定当时停放在一楼充电的电动车。谁曾想到,睡前插上电动车电源通宵充电,竟成了惹祸之源!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因电动车引发的火灾近年迅速上升,消防部门通过对事故分析发现,电动车火灾多发生在充电时间。
城中村拼装电动车常见
尽管在广州市区明令禁止电动车,但在城郊接合部仍有巨大的存在空间,在南岭村更是如此。
“这里一般每户人都有一辆电动车,我自己也有一辆,基本上白天使用,晚上充电。”在南岭村租住近一年的郑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电动车充满电需要四个小时,但他都是晚上睡觉时通宵充电,其他人一般也是如此。此外,电动车的电瓶用久后需要更换,有的人会买非原装的、“较差品牌”的电瓶,这都是南岭村内常见的情况。
另一位村民王先生则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一台电动车,眼前的这部电动车前半部分是红色的车身,后半部分则是绿色的,明显是一部“拼装车”。记者查看了电动车的电池部分固定得并非很牢靠。王先生解释说,村里电动车拼装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果少了零件就到镇里的维修档口自行拆换,很少听说有什么故障。
记者检索发现,这类由于电动车引发的火灾并不少见。
从火灾事故中不难分析出,大部分是因自身电气线路短路、充电器线路过负荷、电动车电池故障引起,基本是在充电4个小时以上时间段,而火灾发生地点多在建筑首层室内。由于电动车具有自身较重、上下搬动不便,不适宜露天存放的特点。因此,用户夜间通常将电动车搬到室内存放并充电。
当下,很多有电动车的居民,尤其是住在高层小区的,一到周末不出门,就将电动车停进地下车库后,插上电源两三天不管它,直到周一上班前才会把电源拔掉。消防专家何师傅反复强调,这种做法不仅缩短了电池本身的寿命,也会给发生火灾埋下隐患。电动车缺多少电就充多少电,千万别每回都充过头太长时间。
电动车开禁话题再成焦点
就在火灾发生前不久,一场有关是否开禁的大讨论正在广州城内如火如荼地进行。多个政府公布的消息被解读为,政府口风转弯——“电动车可能解禁了”。“11·2”火灾无疑让电动车开禁话题再次处于风口浪尖。
省政协委员杨中艺介绍说,目前广州市内90%以上电动车实际上是电动摩托车,相比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重量更重,使用的电池基本都是铅酸电池,这种电池可以为电动车提供更大的驱动力,但其稳定性则要比小功率的锂电池弱许多。而且大部分城郊接合部使用的电动摩托车都使用劣质电池,不少甚至经过改装。
“我提倡的是限速在15—20公里左右、使用锂电池、提供较小功率的电动自行车”。
此前,广州政府答复其提案时透露,广州市拟成立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联合协调办公室,牵头研究是否在广州市推广使用符合国家《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待该联合协调办公室成立后,将根据广州市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相关电动自行车行驶行为规范或细则,完善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及信息系统等。在杨中艺眼中,这也是对电动自行车的认可,也说明电动车确实存在有待规范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