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Autoblog报道,自去年以来,日产的纯电动汽车聆风(Leaf)在美国和欧洲都取得了非常骄人的销售成绩。不过,尽管日产在电动汽车市场大卖,但是日产旗下的高端运动品牌——英菲尼迪却迟迟没能推出自有的纯电动车型。上个月,英菲尼迪方面宣布,其基于LE概念车的首款纯电动汽车的发布时间将被推迟。LE概念车早在去年的纽约车展上就已经公开亮相。对此,英菲尼迪总裁纽翰•德•尼斯翰(JohanDe Nysschen)出面澄清,推迟发布新车型只是为了完善产品的各方面性能,英菲尼迪推出纯电动车型的计划并没有因此而流产。
本周,德•尼斯翰在接受Autoblog记者采访时再度强调,未来英菲尼迪一定会推出自己的纯电动车型,本次新车发布时间的推迟只是为了给开发部门留出更充足的时间,来全方位地完善产品各方面性能。而从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德•尼斯翰也给出了推迟发布纯电动车型的战略考虑,他说:“对于英菲尼迪来说,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我们要推出新的车型以丰富我们的产品线,我们还打算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在更多的地区进行销售,此外,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提升现有工厂的产能。所有这一切都必须有数额庞大的资金保障。而电动车本身,也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项目,所以对于公司而言,必须要合理地规划和使用资金。管理层必须区分开短期的、中期的和长期的目标,把握好总体上的收支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英菲尼迪旗下的各个产品都能正常地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才能够平稳地运转。”
对于英菲尼迪公司而言,目前最为重要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打开市场。尽管近几年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十分迅猛,但是英菲尼迪的纯电动车型的研发,仍然不是公司内部最首要的任务。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英菲尼迪的首款电动车已经比较接近成品化,但是公司方面并不急于在2013年内将其推向市场。
对于首款纯电动车型,德•尼斯翰表示,英菲尼迪的纯电动车型上将搭载有最新、最先进的电动汽车技术。对此,他说道:“现在,人们都在议论我们推迟了首款电动车型的发布时间。而事实上,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是为了将最新开发的电池技术应用于新车型上。这项技术能够为电池带来更好的输出性能,并且能够降低电池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在我们看来,这项新技术的应用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技术革新,而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攻关。就我个人的观点,只有在我们将新技术完全掌握并与新车充分磨合后,才能够将新车型推向市场。仅仅是把新技术强加在新车型上,以博取消费者的眼球的做法,在我看来是毫无意义的。”
中国成英菲尼迪下一步战略的关键点
当下,技术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如果一味地为了搭载新技术而推迟新车发布时间,那么就意味着新车型持续性地难产。对此,德•尼斯翰再度澄清,“这一次的推迟只是暂时性的,不会推迟非常长的时间。我们将在未来的12个月内作出下一步的打算。”而左右英菲尼迪下一步战略的关键点,正是电动汽车搞得如火如荼的中国。
德•尼斯翰表示,英菲尼迪已经注意到了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市场的良好表现,以及增压柴油机在欧洲市场所受到的追捧。而对于中国市场,他强调:“英菲尼迪非常希望能够在中国市场上站稳脚跟。我们也正在关注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我们认为在中国,纯电动汽车可能会在未来成为一种趋势。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坚持发展纯电动车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理由。”
对于未来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德•尼斯翰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纯电动汽车将呈现两极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作为日常代步工具的低端电动车将有所发展。这类低端车型的价格相对低廉,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但是,低价的代价是车型的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续驶里程、车辆性能以及新技术整合方面的表现只是能够满足代步使用。而另一个极端,则是高端电动汽车的发展。与低端车的发展模式不同,高端电动车型具有丰富的新技术应用,并且性能卓越,能给予驾驶者不同以往的驾驶感受。一部分有消费能力的人群,会愿意花更多的钱来体验新技术带来的愉悦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会不断进步和革新,生产成本也逐渐下降。根据德•尼斯翰的估计,大概20到25年以后,现有的一部分新技术也将被应用于低端电动车型上。在德•尼斯翰看来,电动汽车不可能在未来的三五年内占领市场。若想取代现有的内燃机动力,成为机动车的首选动力源,电动汽车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当记者问到未来三年内,我们是否能够等到英菲尼迪的纯电动车型问世的时候,德•尼斯翰回应到:“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