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电车汇最新完成的一项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7月底,奇瑞QQ新能源汽车的累积产销规模刚刚突破一万辆,约占短途纯电动乘用车市场总保有量的5%。以QQ3EV为招牌的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新能源)于2010年4月成立,三年时间投入数亿元,以目前的销售业绩来看,奇瑞新能源与部分传统车企的新能源部门或子公司并无分别。而在刚刚结束的2013CCTV中国汽车高峰论坛中,包括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内的诸位“车企大佬”还在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未来市场侃侃而谈。
虽然拥有工信部对于新能源乘用车的生产资质和车型公告,但在电车汇看来,奇瑞新能源犯了一个致命性的战略错误。用电车汇联合创始人Guoer-Ace的话讲:“一个传统汽车产销规模突破一百万辆的车型,介入一个本没有完全规范车辆牌照、驾照等的市场,与一帮从事低速电动汽车(后称短途纯电动乘用车)的企业拼价格、拼渠道、拼服务;可以上牌照与低价格相比,并不具备让三四级市场百姓购买的绝对比较优势。”
不光新能源如此,与路虎合资后,奇瑞的汽车销售总显得异常疲软。与此同时,据电车汇不完全统计,奇瑞新能源从2010-2012从国家部委得到的专项资金支持亦达数千万元人民币,而如果奇瑞新能源的错误的确是一个战略性的,那么对奇瑞新能源未来的发展又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事实上,奇瑞新能源从成立伊始就经历着非常频繁的人员变动,曾经某奇瑞高层对电车汇表示,在奇瑞的中层以上领导永远配备两台手机,其中一台必须接受来自奇瑞内部的管理和监督。
因严酷的管理机制造成大批人员、包括高管人才的流失,成为了奇瑞新能源面临的最大问题。而诸位奇瑞旧帅,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式他们倾力加盟尹同跃团队,共同创造了奇瑞汽车最辉煌的时期,也正是他们的相继离去,使包括奇瑞新能源在内的各个公司,险些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而今的他们又身在何处?是否已经离开了汽车行业?
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依旧还在汽车行业,只不过有的潜水,有的隐身。而有的却低调的酝酿着巨大的投融资计划。
曾经的奇瑞汽车骨干、“灵活燃料醇含量鉴别系统”发明人之一的常杰,2012年离任,调至中国南车旗下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该公司技术团队中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曾任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奇瑞新能源总经理的袁涛,亦从媒体关注的焦点中低调隐退,而据电车汇调查,其现在就职的海博瑞德(北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于2011年(袁涛离任奇瑞同年)成立;曾经被媒体一度炒作的许敏、祁国俊、阚雷、辛军、田中文、丁少杰等海归派也先后离开,唯有奇瑞新能源副总经理曾令鹏于2012年初调任奇瑞路虎,负责奇瑞路虎的采购业务。
谈起这帮离任奇瑞高管的名字,唯有袁涛让人不禁难忘。2010年6月下旬,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公司举办了首次经销商招商大会,首批签约经销商达到29家。2010年9月19日,奇瑞新能源首家专营店,也是全国首家新能源汽车直营店,合肥包河专营店正式试营业。而那时的奇瑞新能源总经理也正是袁涛。
袁涛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专业,拥有法国国家研究中心汽车发动机博士学位,是当年奇瑞海归人才引进大潮中的一员。
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期间,袁涛归国,担任北京力通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4年加盟奇瑞。 袁涛在汽车供应商企业上的经验和人脉,正是当时奇瑞需要建立强有力零部件采购体系所急需的。
2007年,作为奇瑞负责采购的副总经理,袁涛曾一度离开奇瑞,但此后回归奇瑞依旧被委以重任。2010年袁涛担任奇瑞新成立的新能源公司总经理,总揽奇瑞汽车旗下新能源车型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大权。
事实上,2010年以来,袁涛领导下的奇瑞汽车新能源公司动作颇多,不仅连续推出增程式电动车等多款新品,在市场化方面也与天津生态城、国家电网、普天还有等展开合作,探寻在销售、租赁等模式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化之路。
或许,奇瑞想把这事最小化的处理?抑或是奇瑞有什么“难言之隐”?2011年,袁涛被媒体捕风捉影前往天津某飞机制造企业任职。而在低调离开奇瑞后,袁涛联合奇瑞同样是美国海归的业内老友——锐意泰克(奇瑞早起控制类解决方案供应商)前总经理赵予民以及其在燃油泵总成拥有多年销售经验的韩燕杰等人,共同组建了海博瑞德(北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海博瑞德)。
一方面拥有赵予民团队的技术实力,一方面拥有袁涛过去在奇瑞积累的零部件及整车行业人脉,海博瑞德在早期锁定了新一代发动机管理系统(EMS)、手自一体变速器(AMT)、电机控制器 (MCU)、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增程式电动汽车增程器控制系统等产品线。
可能是袁涛深知纯电驱动的产业化进程任重而道远,在海博瑞德成立之初,袁涛一改奇瑞思路,以柴改汽(柴油发动机改天然气发动机)为主要产品,一举介入了汽车的替代能源市场,并于2012年获得国外风投资金3000万元注入。
从芜湖市国资委直属的国有企业——奇瑞汽车的高管,到接受美国PE融资的民营企业股东,袁涛虽淡出了媒体的视线,但事实证明,他依旧活跃在汽车零部件领域。
在袁涛看来,柴改汽一定会凭借完美的成本机制一举抢占市场先机。但在电车汇看来,创业团队终究成王败寇,新能源汽车行业从来不乏“少年派奇幻漂流”的故事。
在诸如奇瑞等大型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来自哪里,很多资深的高管和工程师坚定了未来创业的信心并付出了实践,但多数却难逃技术演进和市场的魔爪。
袁涛是奇瑞经历坎坷后的一位元老,但在电车汇看来,他更是一位有梦想的人。唯有在对的时间,选择对的切入点,做出了对的选择,才是创业成功的有力保障。从这个角度讲,电车汇亦是如此。
